文/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与质量监管处
“十二五”渔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文/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与质量监管处
渔业跨越”十二五“专栏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全国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绩。为宣传各地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工作亮点,并为渔业“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本刊受全国渔业“十三五”规划编写研究组的委托,特开辟“渔业跨越‘十二五’专栏”,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渔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总结和宣传。
“十二五”以来,全国渔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以提升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涉渔科技与推广经费达50多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000项,经费20亿元,省级科研项目4500余项,经费16亿元。“十二五”期间,农业部重点推进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撑计划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等项目。推进实施大宗淡水鱼、罗非鱼、虾、贝类、鲆鲽类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累计投入经费5.9亿元;启动实施15个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渔业项目,投入经费2.4亿元;启动实施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2个,投入经费2500万元;启动实施淡水育种和海洋资源养护2个科技支撑计划,投入经费5000万元。国家科技863计划、973计划等渔业领域研究经费也大量增加,累计约6.2亿元。在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的带动下,地方渔业科技投入增幅较大,有的省渔业科技年投入在2亿元以上。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渔业科研条件建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五年共累计投入近15亿元,用于建设示范基地、实验室,目前,全国涉渔国家级实验室共19个,省部级实验室近200个,另外还建成了一艘资源调查船。
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在科技投入的支持下,“十二五”渔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涌现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海水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及种质创制技术建立与应用”、“鲤优良品种选育技术与产业化”等11项渔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青虾优良品种的培育及产业化示范推广等23项成果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翘嘴红鲌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8项成果获得范蠡科学技术奖。
在推广奖励方面,有20个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30名个人获得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成果获得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十二五”期间,共培育大菱鲆“多宝1号”、易捕鲤等68个水产新品种。
“十二五”期间,以保障供给、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在全国20多个省市大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共遴选发布助推产业升级、促进节本增效、推进健康养殖的60多个渔业主导品种和36项渔业主推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各地产业发展和技术推广服务。
各级科研教学推广部门面向生产一线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开展了大量技术推介、培训、现场技术指导、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了一大批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为渔业渔村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懂政策、懂管理、懂技术,会组织、会经营、会服务的先进实用人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力推进“122推广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取代了以品种、单一技术为主的推广模式,实现了一体化输出,大大提高了推广效率。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多个省区组织实施的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为渔业提质增效、渔民增收、渔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累计取得各类技术成果86项,获得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127项。2012年,在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获得先进单位称号。
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形成由1个国家级水产科学研究院、9个国家级水产科研所、38个省级渔业科学研究所、60个市级渔业科研所组成的庞大的科研体系,还有中科院、教育部以及地方科技、教育部门所属的10多个从事渔业科研的研究所和大学。
全国共有涉渔院士10余名,仅38个省级研究所和9个国家级院所就有科技人员4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全国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14000多个,实有人员40000余人,技术人员占实有人数的72%。全国渔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的机构和人员趋于稳定,公益性职能不断强化,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为渔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