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姝婷
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价值评价
●蒋姝婷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价值。方法:采用228例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标本,分别采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放散实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所有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检测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200例,微柱凝胶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91%、99%,传统试管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67%、79%,三个方面的差异都较为明显(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相比于传统试管法的检测阳性率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微柱凝胶技术;ABO新生儿溶血病;传统试管法;检验价值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因为母亲体内有IgG血型抗体能够结合胎儿红细胞从而导致的被动免疫性疾病,如果不能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患者的死亡[1]。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228例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且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男女比例为123:105,日龄是4h到10d.
1.2 检测方法
1.2.1 传统试管法
(1)放散试验:新生儿红细胞洗涤三次后,加入抗A、抗B分型血清,之后混合均匀并离心,将上清液去除后洗涤3次,将约一半体积的生理盐水加入,将其放置于37℃水浴中进行充分分散,将分散液取出并和2%的抗人球蛋白混合均匀,之后离心观察结果[2]。(2)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事先准备3支干净的试管,都放入2滴新生儿血清,再分别加入1滴配制好的5%的A,B,O型血液标本所制成的红细胞盐水悬液,如果出现凝集现象,可以说明存在相应抗体,如果没有出现凝集现象,则加入4滴抗IgG的抗人球蛋白血清,混合均匀后离心1分钟,观察有无凝集现象。(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新生儿的红细胞采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另外取出1支干净试管,把抗人球蛋白血清和1滴配制好的浓度为5%的红细胞盐水悬液放入,混合均匀后离心1分钟,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3]。
1.2.2 微柱凝胶技术
放散试验:取500uL洗涤4次的压积红细胞置于试管中,并加入500uL的生理盐水,将其56℃水浴中孵育l0分钟,取出后离心5分钟,离心转速为2000r/min,取上清,将50uL标准A,B,0红细胞分别加入微柱凝胶孔上,之后各加入50uL放散液,把此卡置孵育器37℃孵育15分钟,取出离心3分钟,离心转速为1500r/min,结果判读,以红细胞聚集在凝胶中部或者凝胶带上部为阳性反应[4]。(2)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将50uL标准A,B,0红细胞分别加入微柱凝胶卡在相应位置,之后将50uL患儿血清加入,把此卡置孵育器37℃孵育15分钟,取出离心10分钟,结果判读同上;(3)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取新生儿静脉血,离心,取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配制成约0.5%到1%的红细胞悬液,在微柱凝胶孔加入50uL红细胞悬液,离心5分钟,结果判读同上[5]。
1.3 HDN检验判断标准
3 项试验同时阳性则患者为HDN;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然而放散实验阴性,则要结合临床症状具体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以P<O.O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种检测方法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
两种检测方法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
红细胞表面上很多免疫系统都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系统是最为常见的,其主要原因为胎儿和母亲的血型不合。临床工作中检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时常采用放散试验、间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其中检测红细胞上抗原的类型时采用放散试验,血清中抗体具体类型以及是否存在抗体则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红细胞是否受到不完全致敏则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6]。传统的试管法检测时操作过程复杂,步骤繁多,干扰因素多,使最终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大。微柱凝胶法是一种新型的血清检测方法,且其在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检测血清时,游离的红细胞能够自由穿过凝胶柱,然而抗原抗体反应出现凝集的红细胞因为体积过大,所以不能够自由穿过凝胶柱的分子筛,凝集的红细胞会在凝胶柱上悬浮,区分凝集红细胞和游离红细胞[7]。
本次临床研究将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技术同时运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中,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微柱凝胶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91%、99%,传统试管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67%、79%,微柱凝胶技术在三个方面的检验阳性率都比传统试管法高。所以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中有更高的价值。
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如马靖贞[8]等学者的临床结果显示微柱凝胶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4%、86.0%、90.7%,试管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1%、72.1%、76.7%,可知微柱凝胶法在三个方面的检验阳性率都高于试管法,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是类似的。
综上所述,微柱凝胶技术相比于传统试管法的检测阳性率高,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价值高,易观察结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 输血科)
2014年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编号是“142102310126”项目名称“保存期内红细胞功能计量单位研究” 负责人“燕备战”
[1]李明强,杨晓明.ABO溶血病新生儿178例血清学检测及其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5,05(21):150-152
[2]黎海澜,焦伟.ABO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02):200-202
[3]常静秋.两种微柱凝胶卡和试管法在临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25):27-29
[4]蒋峻峰.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7):2362-2363
[5]粟明丽.微柱凝胶技术在检测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2):154-156
[6]吴晶晶,袁万博,谢思思等.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07):872-874
[7]钟水权.微柱凝胶卡式法与试管法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09):34-36
[8]马靖贞,郝爱兵.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的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3118-3119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discussion of microcolumn gel technique in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children with blood transfusion before the test value. Methods the 228 cases of suspected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children with blood samples, respectively, using the traditional tube method and micro column gel technology diffusion experiment, indirect anti human globulin test and direct anti human globulin protein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ll suspected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children detect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children with 200 cases, micro column gel method of direct and indirect anti people globulin test and elution test positive rate was 77%, 91%, 99% , traditional tube method of direct and indirect anti people globulin test and elution test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ere 60% and 67%, 79%, three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are more obvious (P < 0.05). Conclusion the microcolumn gel techniqu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ube test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t is worth in the clinical work increase the scope of use.
micro column gel technique;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traditional test tube method; test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