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南
摘 要: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可以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和优化。通过分析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的优势和开展的必要性,提出高等教育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构成要素,指出具体实施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以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为例,说明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移动学习;智能手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26-0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信息化发展阶段和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学习的需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态,已成为新技术教育应用的前沿研究领域[1]。智能手机因为其强大的功能特点及庞大的用户群,正逐渐成为移动学习理想的学习终端[1][2]。笔者认为,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可以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和优化,以满足学习者多元学习需求。
一、智能手机和移动学习
1.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除了具备传统普通手机的接听、拨打电话及收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外,更是体现在它的“智能”,即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3]。智能手机的外观和操作方式与传统手机类似,包含触摸屏和非触摸屏键盘操作的手机。智能手机通常都装有类似电脑操作系统的软件,如Symbian、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现在市场上比较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是使用Android、iOS操作系统。
智能手机主要有以下功能特点:
(1)具备普通手机和掌上型(平板)电脑的全部功能,可以实现正常通话、收发信息、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和游戏等;
(2)支持第三方软件,可以安装和卸载应用程序,扩展性好,功能强大;
(3)在GSM网络下的GPRS或者CDMA网络的CDMA1X或3G和4G网络的支持下,可以无线接入互联网,实现网络化的移动学习;
(4)具备GPS定位功能;
(5)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的功能,实现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6)操作简单灵活,随身携带方便。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不断更新,功能更加强大和全面,是一部集通讯、网络、娱乐、生活、学习、工作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4]。
2.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电子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 4A (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发生的学习[5]。这种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使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并且还能够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目前用于移动学习较为普遍的移动无线设备有智能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
二、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优势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是指以智能手机为学习终端和移动通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互联网,借助手机网络软件和应用软件,实现在线及离线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移动学习。根据智能手机的功能特点以及当前网络环境,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具有较强的优势:
(1)移动通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不断成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智能手机的外观和屏幕越来越人性化、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便宜,另外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这些都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硬件保证。
(2)智能手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3)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智能手机随身携带方便,通过Wifi或者数据网络连接,可以随时上网,利用闲暇的时间和生活工作的“空档”期,把这些碎片的时间用到手机学习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做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
(4)学习及时,交互丰富。能够提供丰富、平等的交互活动,适宜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借用QQ、微信、百度、短消息、电子邮件等,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交互自由,利用文字、声音、图片等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进行讨论与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5)学习个性化。智能手机储存大量的如电子教科书、视频影像、字典词典等学习资源,也可以上网下载需要的资源,通过第三方软件,有目的地去选择学习资源,满足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实现更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2.高等教育开展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包含学历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种培训进修教育。高等教育实施办学的主体是高校,教学场所一般都在高校里面,普通高等教育面向的是全日制在校学生,成人继续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在职社会人员,学生的特点都是成人,有独立自主能力,且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较多。与基础教育、初中等教育相比,学生可以自主安排的课余时间相对要丰富得多,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6]。
高校大学生和成人在职学生是年轻一代,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渠道不唯一,需求多样化,高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可以结合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方式组织实施教学。高校网络环境配置比较完善,覆盖全校范围,中国移动网络信号也基本覆盖全校,针对学生的数据流量也比较优惠,学生手机上网进行移动学习基本上不会有困难。对于成人在职学生来说,因为本身有工作有经济能力,购买智能手机并使用数据流量连接互联网已不成问题,且工作单位大多数也具备网络环境,进行移动学习更具有条件。文献[2][7][8]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移动学习”的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都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用智能手机去进行移动学习。文献[9][10]分析了移动学习的特性非常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更多的研究都表明在高等教育中开展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非常有必要。
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1.移动学习模式构成要素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构成要素应包含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5个方面,模式的构建结合各要素的特点展开。移动学习模式一般过程是:管理人员通过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和QQ群、邮件、微信、短信或者校(企)讯通平台等形式向教师下达学期教学任务,并管理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如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移动学习资源,并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登录Wifi或者数据流量连接互联网,借用第三方应用软件如UC浏览器、QQ、微信、音视频播放器等学习老师发布的移动学习资源,可以通过WAP网页的实时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配套资源进行线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查询搜索,或者通过QQ、微信等进行小组探讨以及咨询老师,最后将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相应的学习平台提交。整个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在实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时,应注意一些关键的问题[11]:
(1)学校搭建的移动网络、无线网络以及有线网络环境应能承载移动学习的应用需求,应提供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制作发布学习资源的软硬件,这是实现移动学习的基本保障。
(2)教师在设计制作移动学习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移动学习的特点,即移动学习的自发性、片断性、调节性和灵活性,因此,设计的学习资源应是片状化的,应集中在常识性、趣味性较强、逻辑性较弱、投入智力较少的学习内容,包括英语、计算机等全校公共课,课程案例学习、外延学习、课外辅助练习、教师培训等。
(3)移动学习平台应结合第三方软件,充分利用它们提供的接口功能,把应用广泛的QQ、微信、邮件、校(企)讯通等软件运用到管理系统。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设置不同的用户群和权限角色,各种角色用户之间都有相应的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
(4)建立学习激励和评价机制。从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的交流与协作和个性化的需求等方面使学生体验移动学习的乐趣,从评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使学生认可自己,通过书面表扬、转发成果、获得学分等多种手段去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交互的积极性。在建立学习评价机制时,应结合各类统计信息综合分析,如学习时间、阅览量、交流与协作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度、深度和效果。
2.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移动学习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般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受众面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中课时非常有限,而课程内容又比较多,在课堂外的知识点只能靠学生自学,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自觉性和针对性,自学效果往往不佳,也导致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吃力。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个不足,设计课堂教学之外的移动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有目的去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接到管理人员发布的教学任务时,设计本学期的教学方案,把重点、难点及实验安排为课堂教学,而把一些与课程背景相关的知识、趣闻、延伸实例、课外作业等设计为移动学习资源,这里把相关的资源通过学校的Blackboard 平台发布,同时以微信平台为主要移动学习支持平台,结合邮件、QQ等软件进行交互。应用微信基本服务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平台提供互动交互、内容推送和内容查询三项基本服务,课程可从 Web 端和移动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其中,互动交互服务是教师和学生在智能手机上通过QQ或微信交互,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管理 Web 界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内容推送功能是发布信息通知、相关阅读资源等;内容查询服务是指使用公众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为学生提供的交互查询方式[12]。
四、结束语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不足,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和成人在职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素质多元需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如网络配置不完善、学习资源不丰富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创新,智能手机的性能将得到更大地提升,同时,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伴随移动学习需求的提升,对移动学习的不断尝试和研究,必将为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少婷,王朋娇.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80-83.
[2]卓毅,李亚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45-51.
[3]百度百科.智能手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35.htm.
[4]曹艳,雷体南.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过程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79-82.
[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0.
[6]苗勇胜.新型“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探究——以高等教育阶段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7):21-24.
[7]茆意宏,魏雅雯.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8):82-90.
[8]刘敏娜.地方院校师范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7):28-32.
[9]潘莹,包绍明.论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0(4):45-47.
[10]徐和平,吴小建.移动学习应用与成人教育:契合点、应用模式与支撑条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5-68.
[11]郑凯,许骏.高校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9):20-24.
[1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8-95.
(编辑:杨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