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红色文化建设 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6-05-31 16:04罗恺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融合度红色文化经济发展

摘 要: 毕节试验区红色文化十分丰富。但由于宣传研究的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保护和建设力度不够等,导致资源整合和利用水平不高,规划落实不力,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度不高,亟需加大建设、宣传和保护力度,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精神渗透和经济引领作用,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 功能 经济发展 融合度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096-0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创造的先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包括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等[1]。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经济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一、毕节市红色文化底蕴丰厚

毕节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试验区,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党史上创造了很多亮点。

毕节有贵州省第一个地下党支部。1934年,贵州省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诞生于毕节。 中共毕节支部成立之后,就提出了“发动武装斗争,创造条件建立苏维埃政权;加强对草原艺术研究社的组织领导,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继续设法与党的机关取得联系”等四大行动纲领[2],并及时付诸实施,取得显著成就,得到中央的认可,并被中央升格为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全省地下党的工作,为中央红军胜利走出贵州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为红二、六军团进驻毕节作了重要策应工作。

毕节有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会址。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毕节,并在毕节的林口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 “鸡鸣三省” 分工会议,根据毛泽东提议,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从组织上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会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的领导权。“鸡鸣三省”会议在党和红军历史上成功地完成了遵义会议决定但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层组织调整任务,从根本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保证了毛泽东同志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为长征的最后胜利赢得了组织上的保障。

毕节有红军长征以来建立的唯一省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1936年2月6日,红二、六军团占领大定(今大方),2月7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大定(今大方)成立了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这是红军在长征以来建立的唯一省级红色政权,由任弼时任省委书记,贺龙任革命委员会主席,标志着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形成。1936年2月17日,红二、六军团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由大定(今大方)迁到毕节百花山福音堂内。福音堂成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驻所,成为川滇黔省人民反蒋抗日、开展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毕节有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1936年,在红二、六军团的领导、宣传和号召下,以中共贵州省工委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方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宣告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成立。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后,组织毕节各界人士成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团”等民众团体,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毕节有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岩溶)反贫困试验区的特色资源。1988年,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它是全国唯一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毕节市红色文化中的统战文化在新时期的延续和体现。

此外,毕节市还有大量的革命文物、文献、图片、雕塑、音像、文学艺术作品、革命战争遗址、实物、纪念地等红色文化实体形式和物质载体。

二、毕节市红色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中央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相关文件出台以来,毕节市的红色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利用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与其它革命老区相比较,毕节红色文化的发展还明显滞后,尚未完全得到应有的宣传和利用,红色遗址也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1.宣传研究的力度不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度不高。毕节市虽然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在宣传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就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看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缺乏简单、通俗易懂、普及性强、参与性强的宣传形式和方法,缺乏对社会、对农村、对大众进行普及宣传。尤其是对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文化未能充分挖掘。虽然建立了同心阁、同心大厦等硬件设施,也建立了统战文化宣传陈列馆,但尚未形成品牌,统战文化对试验区经济社会尤其是对试验区旅游业的的发展影响还十分有限,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度不高。

一些很有价值的革命遗址由于研究、宣传不够,影响不大,加上地处偏僻,世人鲜为知晓,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投入,也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流失或损毁严重。比如,“鸡鸣三省”会议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按理说其宣传和研究价值是很大的,但这方面研究成果并不多,能够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论著很少,影响力很有限,同时,由于当地交通落后,政府对于会址的资金投入和宣传有限,因而鲜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即使知道,也因为当地只有一个会议遗址,没有其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匹配,能够用来陈展的资料不多,因而其旅游价值远未开发出来,更不用说把它的知名度打出去了。

2.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不够。一是经费缺乏,保护力度不够。由于毕节市地理条件差、人口密度大、经济落后,对红色文化遗址、旧址的保护修缮没有跟上。除争取国家、省、市经费外,各县(区)政府对红色文化資源保护利用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制约着红色文化景点的培育和打造。近几年来,除金沙钱壮飞烈士墓、毕节烈士陵园等少数得到投入外,大部分仍然保持刚修建时的原貌,使红色文化自然功能的发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遗址没有标识、没有历史由来简介。由于经费紧缺,年久失修,自然毁损严重,毕节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基本上处于“原生态”状态,众多的革命旧址、遗址亟待抢救、维修和进行环境整治、改善交通、增设展示内容。

二是景区景点建设力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无科学、合理的保护建设规划,无经费投入,毕节市的红色文化景区景点的彰显只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给人一种“听得到,看不到”之感。现除七星关区、大方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四处旧址、金沙钱壮飞纪念馆、毕节夏曦烈士纪念碑、黔西英雄桥、大方将军山战斗遗址纪念碑等有一定的展示内容外,其它均不具备展示功能。能够达到有停车环境、人流环境、休闲娱乐环境、展示参观环境的公共文化旅游产品的,非常之少,导致人们对红色文化遗址上发生的历史逐渐淡忘。

3.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整合和利用水平不高。毕节市红色遗址大部分散落在各县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不利于管护,在日晒雨淋中易失去光泽,知名度也会大受影响,从而有可能失去重视和修缮机会,最终造成红色文化遗产的丢失。由于各红色文化景点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虽然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道路、停车、排水、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较差,景点自身不完善、各景点间分布散乱,规模较小等等,难以保证旅游交通顺畅连接,供游客游览观赏。

4.规划落实不力,城市建设对革命遗址的损毁严重。为了科学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试验区先后出台了《2005——2010 年毕节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毕节地区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总体规划(2009-2014年)》等,不管是保护还是开发,都可谓不遗余力。然而,由于资金短缺、认识缺位,一些地方对革命遗址的开发建设急功近利,对规划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处于零敲碎打、各自为战和低层次的开发建设状态,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未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改造和建设进程加快。由于部分革命遗址处于城中心,正好处于商业投资的黄金地段,难免在城市扩容、道路亮化和拆迁改造中受到严重的毁损。如:七星关区位于南门口的林青故居、麻园路段的秦天真故居、威宁路的“群益书店”和“七月文具体育用品社”及“读书室”等已完全毁损,没有留下革命遗址的痕迹。农村公路建设、群众住房改扩建同样对革命遗址造成损毁。由于没有任何标志物,很多战斗遗址已改变了原貌。如七星关区长春保卫战遗址、金银山战斗遗址、燕子口战斗遗址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毁损。

总之,由于我市一直以来都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规划落实不力等,导致绝大部分红色遗址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或者说,开发利用滞后,一些遗址红色文化处于静止状态,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因此,无论从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利用的角度,都应该引起各级各部门及其社会各界的重视。

三、加强红色文化建设,促进毕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1.提高对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统一领导和规划管理是推进毕节红色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前提

革命遗址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项文化工程、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要把保护革命遗址和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领导。

2.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红色文化基地、景点建设的投资力度是推进毕节红色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有步骤地对全市县级以上红色文化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逐步维修及景点建设。突出重点,以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川滇黔革命委员会,地下党遗存史迹保护工作为重点,积极抓好革命旧址、战斗遗址、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的维修和环境保护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工作,将各景点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逐步培育、打造好我市的红色旅游。

应加大对全市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建设的投入。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县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全市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投资;二是要抓住中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2011 年至 2015年建设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点) 机遇,全力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三是充分利用好中央扶持老区发展资金,包括转移资金支付,拿出一部分来用于老区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建设;四是增加非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在政策上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促进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全面提高全民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开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推进毕节红色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

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各地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都要增强法律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对之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应强化《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认真贯彻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建立政府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机制。

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一定要有科学规划。对一些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革命遗址不要盲目发掘,重在保护;对需维修、维护的革命遗址,要以恢復和保持原貌为目标,不能搞所谓创新出奇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处于居民密集点上的革命遗址,要结合实际,慎重开发,绝不能以牺牲红色文化遗产为代价给城市发展让路。

4.深化红色文化研究,加大宣传规划力度,打造红色品牌是推进毕节红色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议以市政府牵头,成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向人们提供研究成果;弘扬革命精神,广泛开展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启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红色文化品牌的创新推广工作。加快红色旅游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纽带、动力、培育作用。

建议进一步搞好遗址、遗迹的文物征集、考证整理工作。广泛征集相关文物、图片或撰写文字简介,用以丰富馆藏和展示内容,使人们更多地知晓毕节红色文化内容,更深刻地认识毕节红色旅游的厚重程度,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

要加强革命老区的红色人文景点建设。我区红色文化景点众多,对这些景区和景点,应当按照规划加快建设,精心打造成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一张张旅游名片,在省内外都产生宣传效应。毕节市是三省红都,市内有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红六军团政治部和贵州抗日救国军等红色政权和机关的旧址,城区市民多达30余万人,应该建设一个主题鲜明、规模宏大的红色文化广场供广大市民和游客享用。比如可以考虑在烈士陵园附近或城市中心修建规模较大、品味较高的红色文化广场,每年清明节、国庆或长征纪念等期间在红色文化广场组织红歌演唱会等专题文艺活动,平时组织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活动,利用广场的视屏和雕塑、宣传栏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鼓舞人们群众斗志。

5.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促进红色旅游业不断发展,是推进毕节红色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是转变观念,包装推介。进一步破除对红色文化进行打造宣传就是亵渎革命烈士的认识误区,对我市红色景点进行必要的包装,全面地向外界宣传和推介。只要不过度商业化,都应大力支持。二是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各地应选择一个相对主要的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其它相关部门比如党史、旅游、广电、民政、文化、社科、台办、报社、财政、发改、建设、规划、工商、电视台等单位成立宣传推介小组,共同制定宣传方案,共同参与宣传,这样既节约费用,效果和效率都能够同时提高。三是多种手段,立体宣传。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牌、各种不同的方式,在驻外办事处召开推介会等手段进行宣传,形成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拿得出的红色文化品牌。四是主动出击,借鸡生蛋。市县(区)领导要把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放在重要位置,带领相关人员外出进行宣传推介。同时,借助各级领导接触面广,有时还要接待外宾或区外、省外客人的优势,在接待中大力宣传推介红色旅游,并制定邀请国外及其省内外的知名媒体、知名作家、知名歌星参与写、传、唱毕节毕节红色旅游作品等措施和方案,大力宣传毕节市红色旅游,推介毕节的红色文化资源,从而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把我区建设成为在全省、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这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实现试验区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娴.毕节试验区红色文化资源的SWOT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25

[2]轉引自高隆礼. 加强红色文化建设 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G]. 2009首届乌蒙文化论坛(红色篇)论文选登 .2009-05

作者简介:罗恺,男,汉,(1964.2—)贵州织金人,工作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委党校,历史学学士,现任贵州省毕节市委党校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副所长,行政管理副教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融合度红色文化经济发展
重庆市产业融合度分析
京津地区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融合度评价:灰色关联分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