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
【摘 要】文章以声乐课为基础,在简要论述“产学研结合”核心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当前声乐课实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声乐课创新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声乐课教学 实施方式
“产学研结合”的核心内涵
产学研结合也叫做产学研一体化或者是学研产结合等,虽然产生的时间比较早,但不同的学者立足于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目的,对其概念内涵提出了诸多迥异的观点和看法。笔者认为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产学研结合”主要是指声乐教师要秉承实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企业、政府和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为方向,“产”为基础,“研”为纽带,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既发挥不同主体在声乐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从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最终推动学生培养、声乐创作、产业进步的协调发展。
声乐课“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声乐教学的“研究性”不够
通过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学校的声乐教学主要侧重于声乐知识的“输出”,也即是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学习活动。这对于丰富学生的声乐知识、增强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固然意义重大,然而一味地注重学生对已有的声乐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社会音乐产业的关注,尤其是缺乏对于当前社会在声乐表演方面遇到的问题或者是社会对声乐作品实际需求的研究,则不仅无法实现声乐知识的创新及学生对社会音乐发展现状的了解和认识,而且也极大地弱化了学生对于特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能力等。
2.声乐教学的“创作性”不足
目前,很多学校的声乐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经典声乐作品的学习与表演能力。从大一至大四基本上没有涉及如何培养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声乐知识和内在的情感思想情况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声乐作品,仅仅能够学习,而无法进行创作,由此造成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缺陷,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创作型声乐人才的需求,从而给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声乐创作活动比较难,教学难度大。
3.声乐教学缺乏与社会主体的联系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安排基本上停留在学校内部的声乐实践表演活动层面。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学校与相关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这种“自娱自乐”式的训练模式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却隔断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无法体现出社会性的声乐表演应有的严肃性与实用性特征,在增强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方面大打折扣。
4.声乐教学形式搭配不合理
近年来,由于扩招的原因,造成高校硬件设备和教师资源的匮乏,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大课、小组课的形式所取代。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虽然缓解了教学压力,利于学生博采众长,全面发展,但教师不仅无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指导,甚至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登台表演的机会,因此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技能提高。一方面是对入学时声乐素质较高、条件较好、基本功较为扎实的学生,如果一味地让这些起点较高的学生用两个甚至三个学期的时间只上大课或小组课,无疑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进程,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是一些学习差或者在音乐表演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的学生往往成为优秀学生的陪衬,往往以一个“听客”的身份出现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声乐教学的实践培养效果不理想,专业方向不明确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安排基本上停留在学校内部的声乐实践表演活动方面,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更无法真正培养其声乐表演能力,由此带来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最终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甚至不易胜任工作等,从而加剧了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学校应在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本着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不仅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校内训练的机会,也提供其校外实习、校外锻炼的机会等,从而带来创新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声乐课“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以“产学研”为目标转变声乐教学理念
声乐教师要想真正发挥“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在声乐课堂中的价值,必须对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与实施方式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明确其在声乐课堂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的重要意义,据此转变声乐教学理念。一方面从传统的注重教学转向注重教学、注重研究与注重生产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从传统的注重校内实践转向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声乐实践机会等,由此在真正提高学生声乐表演、声乐创作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深化对当前社会音乐发展现状的认识。
2.强化声乐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活动
按照“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研”是“学”和“产”之间的纽带。教师和学生只有加强声乐研究活动,才能创新声乐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声乐文化内涵,而且也能够顺利地将声乐理论知识转化为声乐作品,从而不断地推出高质量的声乐作品,与此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声乐作品创作能力等。这无论是对于声乐知识创造、声乐人才培养,还是音乐产业发展都大有裨益。声乐教师应在深入体会“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以声乐作品创作为核心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活动。
3.加强声乐教学中的创作活动
按照“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声乐教师应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以校内研究为主要手段,由此进行相关的声乐作品创作活动,从而以创作实践带动学生的学习,而且也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声乐作品,丰富社会大众对于高水平、多样化声乐作品的需求。据此,高校声乐教师除了要注重声乐研究活动之外,而且还必须注重声乐创作活动,甚至以声乐创作活动作为声乐研究的目标,并共同服务于学生声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4.加强与校外教学资源的合作
“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要求声乐教师要能够秉承实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企业、政府和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为方向,“产”为基础,“研”为纽带,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既发挥不同主体在声乐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从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最终推动学生培养、声乐创作、产业进步的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引入和应用社会教育资源是提高产学研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声乐教师应加强与学校、企业、政府及其他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以此作为产学研合作教学的基础,提高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实施效率和实施质量,顺利地实现预期的教学价值。
5.创新声乐教学模式
声乐教师应将传统的集体教学转变为“三位一体”式的授课模式。该教学模式也即是将声乐小课与小组课、集体课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活动。其中,声乐小课是目前声乐教学活动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为小范围的学生甚至是个别学生提供专门的声乐教学服务。声乐小组课是指音乐教师将学习内容分成不同的板块,在每一板块内容的课堂授课活动之后,会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分组轮流的方式或者随机挑选的方式,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组织内容,随后在全部同学面前进行声乐汇报活动。汇报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点评,也可以由教师来亲自点评,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体来说,“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也即是要求教师能够将校外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主体引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通过“教学”“研究”与“生产”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并推动社会产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新男:《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模式比较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
[2]张贺香,《声乐教学应与时俱进》,《艺术百家》2012年第1期。
[3]赵青:《声乐教学与学生素质的提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