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 灵活开展户外活动

2016-05-31 19:33吴玲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5期
关键词:来园适应能力户外活动

吴玲

讨论情景:

天气渐渐热起来,家长们便一个个开始担心了起来,“外面天热了,太阳会晒着孩子的,能不能不让我家宝贝出去做操了呀?”“天热了,就不要让我家孩子出去活动了”……规范的要求是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可是较热的天气又总会引起家长的担忧。我们该如何处理?怎样引导家长消除不必要的担忧呢?(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儿园 陈传芝)

专家视点:

教师需要坚守原则。《纲要》《指南》中对幼儿健康领域都有全面的要求,如为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指南》中对3~6岁幼儿的户外活动及时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上述要求教师需要遵守并要努力达到,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健康领域的目标。

让家长知晓锻炼的好处。很多时候,家长未必懂得锻炼的价值,尤其是面对幼小的孩子时,锻炼便成为可有可无之物。在炎炎夏日,家长很难舍得让宝贝在户外接受阳光的“洗礼”,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作为教师,有必要告知家长户外活动的好处:让孩子坚持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发展孩子的基本动作,提高其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而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父母们若真心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户外参加各种活动。当家长们明了道理之后,对教师的安排便能理解,也才会主动配合教师。

让家长来园参加各种活动。为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有切身感受,教师可以请家长来园,实地观察幼儿户外活动的场景,感受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喜爱。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亲身参加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体会户外活动的快乐,从而认同户外活动。相信孩子们欢天喜地参与活动的场景会感染家长,并使其感受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户外活动趣味化。教师需要动脑筋,尽可能让户外活动趣味化,以吸引孩子,让幼儿喜欢户外活动。天热时,教师可创编一些合适的户外活动:有趣、好玩、有足够活动量,但不会过度出汗,既能锻炼身体,又不至于因暴晒而伤害孩子。

把握适度适量,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多在阴凉处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缩短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要多关照体弱多病的幼儿。千万不能机械地为完成所谓的锻炼时长而整齐划一地统一要求所有幼儿。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体特点,逐步加大运动量。如为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要求3~4岁的小班幼儿“能在较热的户外环境中活动”,4~5岁的中班幼儿“能在较热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5~6岁的大班幼儿“能在较热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等等。

掌握必要的保健方法。为防万一,教师需要学会一些保健方法,如如何预防中暑。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状况,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反应,一旦孩子出现意外,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予以正确处置,尽可能降低对幼儿的伤害。因此,保育知识的学习与获得很重要,正所谓“保教并重”。如此,才能让教师放开手脚,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户外活动中锻炼孩子的体质,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以培养出真正健康的下一代。

猜你喜欢
来园适应能力户外活动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如何挖掘“来园、离园接待工作”中的教育价值
迎来送往,妙趣横生
小签到 大作用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生活组织探析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