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美
书香小课,就是每天用20分钟的固定时间,让古今中外优秀的语言作品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用涉及各领域的书籍引领学生开阔眼界,让学生在对各种不同语言风格作品的阅读中感受语言,使学生在与书卷的对话中,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一、“零”存“整”取,合理设置课时
1.短课时契合儿童的注意心理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各不相同。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动作语言功能逐渐成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有意注意。7~10岁有意注意达20分钟,10~12岁有意注意达25分钟。有意识地、合理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尽量激发孩子的兴趣,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这对提高和稳定孩子的阅读质量是很有益的。
2.小课制尊重课程的现实结构
台湾前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先生认为,读书课的目的有三:其一,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去阅读;其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其三,提供学生合作的机会,而非学生单方面听讲,让学生享受阅读。书香小课,就是要在逼仄的课程空间,挤出时间和空间,把阅读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写入课表,“合法”地占用一些教学资源,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在阅读中进行片段的交流,分享阅读的体会,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更加广阔的阅读天地。
二、存“语”留“香”,不断丰富课型
《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是这样界定课型概念的:所谓课型,就是让散漫无序、形式和内容迥异的各种课成“型”。我的书香小课也有几种主要的课型,围绕着某一教学目标或某一教学对象形成某一类型的课。
(一)听书:叫醒耳朵
听书课就是教师重走教学的回归路,把书中的内容大声地读给学生听。教师可以一字不漏、有声有色地朗读,也可以在读到最精彩的时候,停下课来让学生想象,猜一猜以下会发生的事情,或者就此为止,下节课再读,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当然,我们不能只让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而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如:“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最使你感动?你觉得哪一个故事最有趣?”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想边记的好习惯。
(二)导读:点燃期待
导读课旨在推介好书,开启阅读期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1.教师导航
郝明义这样说:“对一个读者来说,最昂贵的成本是他的时间。所以要小心那些让你付出不值得付出那么多时间的书。”向孩子推荐经典和优秀的图书是有必要的,但这些经典必须是孩子可以接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热情的阅读者。无论是哪一科的老师,都应该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有着丰富阅读经验的老师才会知道哪些书是适合自己学生阅读的,如何带领孩子读书,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2.学生推荐
教师推荐的书目注重“经典”,而学生喜欢和推荐的书目广泛且时尚,内容包括历史、科幻、探险、漫画等。我们班每月都会进行一次学生好书推荐活动,如6月是男生好书推荐月,学生推荐了生动有趣的《神秘岛》《小牛顿科学馆》等系列图书。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激发同伴的阅读兴趣,选手们精心制作了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描述和生动有趣的推荐理由,向同伴们展示了这些书的可爱和可读之处。
(三)交流:分享收获
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回应故事或图画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可见,交流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灵对话。
1.整体把握,提领而顿
把握整体,对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种需要进行长期训练的阅读方式。如一起读完《雪豹悲歌》一书,教师可以巧妙引导孩子提炼出关键事件,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解读出“狼性”和“人性”的矛盾,在思辨中逐步引发深层讨论。
2.局部入手,突出主题
因为阅读的局限性,大部分孩子对整体的把握不足,所以更多会关注细节和局部。教师只要从那些能抓住学生心理的细节或局部入手,就一定能找到整本书阅读的突破点。如《乌丢丢的奇遇》一书的交流会,就可以从“逆风的蝶”这一片段进入,巧妙设计“蝴蝶和狂风,谁更强大?”“蝴蝶和蔷薇,它们谁更幸福?”两个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阅读、体会、冥想中进入作品构筑的语言天地和精神世界。
3.点击冲突,组织话题
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如《绿野仙踪》是一部经典的长篇童话,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故事情节,都会让初涉长篇的学生望而却步。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容易虎头蛇尾。而一部经典作品,正是因为它构思的巧妙、情节的精致、人物的多样等特点,才令人手不释卷。包含冲突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能让孩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以很好地实现以“讨论”促“阅读”的目的。如阅读《绿野仙踪》时,笔者这样组织话题。
师:从他们到达翡翠城的旅途中,你觉得稻草人有没有脑子?我们一起走进《勇斗开力大》的故事当中,请3个同学为大家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句子)
1.稻草人找到一棵长满了坚果的树。他就把坚果采下来,装满多萝西的篮子,这样很长时间她都可以拿来充饥。
2.稻草人说:“既然我们不能飞过去,也不能爬过这条壕沟,倒不如跳过去。要是连跳都不能跳的话,那只有停在这里了。”
3.稻草人说:“你们看壕沟边长了一棵大树,如果铁皮人能够砍倒它,再把它搭在壕沟两边,那样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走过去了。”
生:(自主交流)
师:原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起来。在多萝西一行人到达翡翠城的旅途中,你觉得铁皮人有没有心?狮子有没有胆量?组内选择一个问题,结合书中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化“虚”为“实”,有效实施课程
朱永新教授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书香课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重视,越来越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它已成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明确目标,融合课型
书香课到底上成什么样的课?就课型来说,我的书香小课有多种课型:读书指导课、成果汇报展示课、新书推荐课、阅读欣赏课等。而这些课都必须基于学生阅读来开展,否则书本进不了学生心中,书香进不了学生心中。但这些课型有区别,也有侧重,有时需要有机整合,几种课型交叉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活动推进,丰富体验
阅读是一项长期而又愉悦的旅程,阅读的外化和吸收同样重要。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阅读行为一次次推向高潮。如每年备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活动——“女生讲数学故事比赛”,参赛的小选手围绕古今中外数学家成长的故事、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故事或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数学故事开展演讲。《九宫格》《面包公主三姐妹》……或绘本,或寓言,或自编童话,孩子们都跳出了书本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在女孩们的生动演绎下,故事中一个个可爱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数学阅读。
泰戈尔说过:“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我的书香小课,就是在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里,在他们最纯净的心田上播撒阅读的种子。这些历史的种子,文化的种子,生物的种子,科学的种子……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见证葱茏与生机。
参考资料: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