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
1.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兴趣。化学实验不仅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发展智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大多起源于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化学实验不同于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它将化学现象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面对着颜色、形态、气味、光热等多种变化交织在一起的化学现象时,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受到刺激,很容易促进思维进入积极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吸引作用。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动力。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讲了水的净化后,让学生回家亲自制作净水装置,等等。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可能,就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爱好,一步步发展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就有了参与化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2.1明确目的,阅读教材。教师开始时给学生确定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好了。首先粗略阅读教材,理解大致内容,明白知识的框架结构。然后精读,读概念、元素化合物性质、图形、实验装置图、数据,要求学生边读边思,理解其中关键词语,认真推敲,明白涵义。
2.2“圈、点、批、注”,做好预习笔记,这是预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它是预习的实质过程,没有这个过程,预习就不是最好的预习,甚至不是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预习笔记,一记知识点,即老师布置的预习要点;二记问题和疑点,即自己搞不明白的问题;三记自己的心得,体会。记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书内记;二是笔记记。书内记就是在课文里的行间,书边,空白处记下要记的内容,这种记法方便,但系统性较差;笔记记,就是在笔记本上记,这种记法,知识的系统性较强,且能锻炼学生的记笔记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实际生活再现的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把学生所学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化学,这些做法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利用“煮汤加盐”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树下闻花香”引出分子的概念;学完酸的性质后,引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烹调手法——煮鱼、炖排骨时放些醋的原理;讲完“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联系到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得软骨病,吸收过量的钠会得高血压等生活常识。再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苏打?胃酸过多时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农户地里种葱为何加草木灰?这些走出课本、走人生活的化学知识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直观、普遍而又贴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感悟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4.试卷讲评也要精心备课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复习课,对教学起着矫正、巩固、丰富、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因此,课前备课一定要认真,对试卷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要写好讲评教案。当然,讲评课教案不一定完全按照要求“五备七有”,但一定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这节课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即“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即“怎样讲和讲什么,如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要达到什么效果即师生在本节课上获得什么样的发展。二是要确定讲评重点。要从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哪些可粗讲,哪些该细讲,心中要有数。①讲评学生的“共性错误”,结合学生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疑点、盲点,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症结。②讲评试卷中错误率较多典型的习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和“归因”,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形式有重点地进行分析讲解。③通过典型习题的问题纠错培养学生读题与审题及规范答题的能力。④通过一题多问、多题一解,挖掘试题的内在联系和拓展点,变换提问角度,引导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应变能力。三是教学自始至终要关注学生,以激励、鼓舞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参与,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确定讲评课中哪些习题由学生讲解,哪些习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哪些习题需要教师进行解题方法与思维点拨。
5.利用多媒体优化化学实验
利用实验视频及动画弥补实验不足,增强实验演示的效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些仪器演示效果差。如分子间有间隔用量筒做实验、滴定实验,由于读数差别较小,教师示范学生看不清楚。如果把量筒、滴定管甚至一切不方便展示的实验仪器录制成视频或制成动画进行演示,就能让全班学生全面观察教师的具体操作,弥补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演示效果。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物质组成小到原子,化学变化时涉及最外层电子的得失,用普通的方法无法向学生演示,虽可用挂图等描述,但总有欠缺。在这方面多媒体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如讲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时,通过课件动画模拟展示在学生面前,逐步分析、深入讨论,学生易于掌握。
6.不断改进教法,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首先,教师要做好“提问”的示范:学习中经常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产生问题?针对具体内容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就教材提出问题,可以就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可以在课堂任一教学环节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课后提出质疑,师生一起讨论,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