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 赵延波 孙瑞林
一、立项背景
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南部,东靠前梨园洼陷,西临海通集洼陷。平面上主要受文西、文东和徐楼断裂带的控制。形成文东斜坡带、文南地堑带、文西地垒带、文西斜坡带四个构造带。文南油田已累计探明含油面积81.35km2,石油地质储量9093.07×104t,目前已动用9个断块区,34个开发单元,覆盖石油地质储量8762.15×104t。而难动用储量635×104t,研究潜力巨大。
文南油田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油田老区含水高、内部挖潜上产难度大。周边滚动勘探目标越来越“小、深、贫”,增储难度大。因此对文南油田难动用储量进行评价,对提高储量动用水平、增加油田储量接替、提高原油产量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思路及技术关键
(一)研究思路
针对文南油田难动用储量油藏地质特点,以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物探、测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各项资料,开展地层精细对比、复杂断块构造精细研究、储层精细评价,筛选配套工艺技术,优选有利区块,在开发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油藏评价部署与实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落实可动用石油地质储量,形成新的产能建设区,实现有效开发。
(二)技术关键及创新点
1、根据难动用储量特点,在常规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区块实施针对性目标化评价。
2、对复杂断块油藏根据断块规模,储量背景等因素实施分块评价优选,逐块完善,多层系兼顾,整体部署,滚动实施。
3、储层研究运用沉积微相、地震属性提取及储层随机模拟等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的方法,提高了储层评价水平。
1 文南油田概况
一、地质特征
(一)、构造复杂、断层多、断块小
文南油田构造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文西断层、文东断层、文70断层以及徐楼断层控制了该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形成东西分带、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由西而东依次为文西断裂带、文西地垒带、文南地堑带和文东斜坡带。
区内的次级断层纵横交错,使构造复杂化,形成众多封闭的小断块。统计开发区内1382口井,共钻遇断点4130个,平均单井钻遇断点2.99个,共组合断层294条,这些断层把全区分成大大小小213个断块,断块平均面积0.30 km2,其中含油面积小于0.1 km2的断块109个,占断块总数的51.2%;含油面积大于0.5 km2的断块30个,占断块总数的14.1%。
(二)、储层埋藏深、发育不稳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
文南油田储层埋藏深度2210~3800m,平均埋深3100m。储层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储层发育不稳定,连通性差。根据部分区块小层对比统计,仅1口井钻遇的砂体占砂体总数的59.3%,储量占13.6%,2口井以上钻遇的砂体占砂体总数的22.3%,储量占73.1%,在现200~250m井网条件下,砂层层数连通率为64%,厚度连通率为69%。
储层孔隙度11.4~21.6%,空气渗透率4.3~208.9毫达西。渗透率变异系数0.7~0.98,渗透率级差为5.06~64.83,显示较强的非均质性。
(三)、油藏类型多
文南油田目前油藏类型分为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常压低渗油藏、高压低渗油藏、天然能量油藏和特殊油藏五大类。
2 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一)、断块小、构造复杂
统计文南开发区内1377口井,共钻遇断点4121个,平均单井钻遇断点2.99个,共组合断层294条,这些断层把全区分成大大小小213个断块(表2-2),断块平均面积0.30km2,其中含油面积小于0.1km2的断块109个,占断块总数的52.1%,地质储量1283×104t,占总储量的16.6%;含油面积大于1km2的断块16个,占断块总数的7.7%,地质储量2851×104t,占总储量的36.9%。
(二)、油藏埋藏深
文南油田储层埋藏深度2210~3800m,平均埋深3200m。
(三)、开发难度大、动用程度低
由于构造复杂,认识程度较低;储层不稳定、物性差,难以注水开发;油藏埋藏深,地层压力高、地层水矿化度高,钻井投入高等因素,致密砂岩储量控制程度低,动用程度低,大部分处于天然能量试采阶段,没有投入正式开发。
3 运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储层预测评价
文南地区沙三一、二段的主要储集体为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沙和湖泥沉积,因此,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相对稳定性差。虽然由于目的层段埋藏深,地球物理信息衰减大,高频信息小,整体速度大而砂泥岩速度差异小,但是研究区三维地震数据采样率为1ms也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保障。为了得到较高精度的储层反演结果(图3-18),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精细研究工作。
①、利用叠后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技术,拓宽地震资料频带、适当压制其噪音、提高其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延展性,为高精度的反演提供较好的资料基础。
②、针对本区储层速度与围岩速度相近的具体情况,应用测井曲线重构技术对做为约束条件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使其更加反映储层特点,改善反演效果。
③、优选适合本区实际地质特点的反演方法开展储层预测研究,准确识别储层的厚度变化和展布范围。
4 高分辨率地层层序研究
(一)层序划分与对比
层序划分对比是油田开发地质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层序或旋回、岩性组合等特征细分成不同级次的层组,并建立全区各井间各级层组的等时对比关系,在研究区范围内实现统一分层。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是沉积层序、旋回性和储层岩性、电性相结合。
1、层序地层学基础及层序的划分与对比
a、层序的内涵及划分
层序作为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可与之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一套地层,它强调:①层序内部地层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②以不整合作为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这里不整合面是指一个分开较新和较老地层的面,沿该面有证据表明存在指示重大沉积间断的陆上侵蚀削截或者陆上暴露现象,它不包括局部的、与地质作用伴生的同生期侵蚀和沉积;③层序是一个四维的概念,它既代表一段时间的延续,同时也表明一种三维岩组合的空间分布规律。
识别层序边界关键是识别不整合面,整个沙二下亚段未见区域性不整合面,所以划分为一个层序。
b、准层序组的定义及界面的识别
准层序组是指一系列具有明显叠加模式的、有内在联系的准层序系列。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主要湖泛面以及与之相应的界面为边界。结合单井、连井剖面对比,根据沉积旋回可将沙二下亚段划分为8个砂组,对比和划分时间单元的主要标志是湖盆扩张后期发育的分布广泛、厚度较稳定的泥岩(也称湖泛泥,表现为高电导性,极易识别)。
5 应用效果及经济评价
文133块隶属于文79断块区,沙二下油藏分布在文147断层与文150断层相互交切所形成的地堑单元,该块构造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含油层系沙二下1-4。沙三上油藏主要含油层系沙三上1-7,含油面积:3.7km2,致密砂岩地质储量:85.5×104t,油藏埋深:2900-3450m。含油高度小,揭示程度低,储量一直未落实。
2011年我们以“油藏评价、产能建设、注水配套”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本着探下部层系兼顾上部井网的原则,加强油藏分布规律认识。利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对该区进行系统整体解剖。该区域沙三上目的层段埋藏较深,断层的发育期次多,切割关系复杂,造成构造组合多解性强、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可对比性差。本次以井为出发点,利用钻遇资料对地震进行精细标定,综合运用三维可视化、地震相干切片等技术,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在充分认识油气层纵向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块主要目标层段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评价,达到地震、井两者间的有机结合,提高解释精度。
6 几点认识及下步工作方向
一、几点认识
1、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只要认识到位,方法得当,难动用储量能够实现较好的动用。
2、在油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坚持“先易后难、先优后差、逐步动用”的原则。
3、根据油藏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政策和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是难动用储量实现有效开发的技术保障。
二、下步工作方向:
完善难动用储量的分类评价研究,细化分类标准,提高难动用储量的评价水平。
进一步加强难动用储量的开发适应性研究,做好开发后续的跟进与配套工作,实现各类型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