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合作

2016-05-30 07:49李家强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直径周长独立思考

李家强

数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和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创设合作氛围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使用较随和的谈话教学法,始终以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望着学生,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启迪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对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超乎常规的回答,教师都不应立即否定,而应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要经常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诱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首先,教师设置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热情,发挥学习小组的创造性;其次,教师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绯”情境,使学生产生与别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自主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二、教会合作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但是在合作交流时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会、不懂合作,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步。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第一,学会听说。要与人合作,必须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听某一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必须注意力集中,不随便插嘴,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适时用点头、交换目光等反馈方式与同学进行无言的交流。在没听清楚时,可请求同学再作解释。

第二,学会分工。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组内差异为生生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划分合作小组。只有一个合作小组中学生的个体水平存在差异,才能达到互补与互助的目的。

三、培养合作精神

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说、做,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自己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以前后两排四人为一组,挑选三个不同的圆。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你们分别量出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并把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入表格。”学生在交流中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有的学生说:“周长越长,直径越长。”有的学生说:“周长越短,直径越短。”有的学生说:“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但实际上,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过程,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的思考、积极的探索,才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观察、操作、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协作过程才是有成效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责任感,并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提出问题“怎样求圆的周长?”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开动脑筋,得出答案后再请代表上讲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思考中求进取,在成功中求乐趣,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学生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更大限度地挖掘个人的潜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直径周长独立思考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周长面积变变变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谈独立思考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