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男
摘 要:文章从文科为主型综合大学科技评价现状出发,提出科技评价体系应在科学性、公正性、操作性原则基础上,区分自由探索性研究与应用研究,合理构建评价因素与内容。
关键词:文科;综合大学;科技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53-02
在高校,科技评价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如职称晋升、成果鉴定、学科评估、科研工作量核算等。因此,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价体系,能够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产生正面影响,能够积极鼓励高校工作者主动进行科研教学工作的创新,进而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的发展。
一、当前科技评价现状
当前,文科为主型的综合大学已初步建立了科技评价体系和制度,科技评价工作也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科技工作的发展。但总的来看,当前的科技评价体系还不尽完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国内科技评价体经历了多次变革,每次变革关注的内容都不一样。2003年5月15日,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国科发基字〔2003〕142号),明确了科技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自此之后,高校科技评价工作逐步进入常态化的发展阶段[1]。虽然这一科技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但这“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体系在对人文社会科学进行评价时也带来了相应数量指标急剧攀升,而质量内容不断下降的严重后果。文科为主型的综合大学,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本身就具有笼统性、模糊性,其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学科沉淀、学术声誉等,因此,照搬科学评价体系指标以“形式化”评价来衡量是不可行的。
(二)评价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管理方式的改变,对于以文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而言,现行科技评价制度中的许多计分与考核方法与国家级科技项目管理不相适应。另外,由于文科为主型综合高校建设理工科比较特殊,所以科技评价体系也比较特殊,与单一的文科和理工科高校评价制度和体系也不相同,然而当前的评价体系却忽视了这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科为主型高校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着科研工作的发展。文科为主型的综合大学科技评价制度不健全,直接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处于事故多发、易发阶段,导致学术领域“劣币驱良币”的信息不对称下的学术腐败问题。
(三)评价方法不科学
国际上为保证科技评价的真实性,对一项科研成果的评估通常要由多位权威同行专家来进行。尊重同行专家意见,是国际上进行科技评价的基本原则。国内90年代初启动的专业性科技评价工作,由于受各方面条件所限,为提高学术评价的操作性和管理效率,评价采用简单化和数量化的指标评定体系,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如此一来,进行客观评价就无从谈起,用“资历”构建的学术评价委员会很难或几乎不可能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价,同行评议由于掌握学术权力的人学术权威性不够而导致同行评议名不副实,争议不断,难以服众。
二、科技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的原则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着科技评价体系的导向。在总结高校科技评价工作基础上,笔者认为文科为主型综合高校科技评价体系至少要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该原则是前提。高校应当在遵循科技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科技评价体系的变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既要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也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既要鼓励个人独立研究,也要鼓励团队合作研究;既要重视科研成果的学术和理论价值,也要重视科研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既要注重一般性科研成果,更要注重原创性研究成果。
(二)公正性原则
该原则是基础。科技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公正之上。在建立科技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工作程序的设立等问题上,应当多征求一线科研人员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增加科技评价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努力保障科技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努力实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操作性原则
该原则是落脚点。科技评价体系建立的操作性原则是指科技评价体系涉及的评价指标、评价程序、评价要求要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是可以执行并且落到实处的。一般而言,对以文科为主型的综合大学而言,其科技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保证操作性原则,就必须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等有效结合起来,建立起多元化的科技评价体系。
三、科技评价体系的内容
具体到以文科为主型的综合大学,笔者认为科技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从自由探索性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由探索性研究
1.原创性成果。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原始创新成果是最根本的创新,它通常具备首创性、突破性、带动性三大特征[2]。原始创新性成果的数量可能不多,但是由于它多是突破性的科学研究,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例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对于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意义。因而,在科技评价体系中,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性成果。
2.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在自由探索性研究中,能够取得研究成果固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根据科技规律,越是基础性的研究,取得研究成果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甚至有的研究最终也无法取得研究成果。而现行的科研评价大多是按年或一个固定周期(3—5年)来进行的,如果仅仅按照研究成果的数量来衡量的话,那些从事自由探索性研究的教师很可能无法通过科研考核。因此,对于自由探索性研究的评价,除了原始创新性科研成果,还要关注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越强,在考核时评分应该越高。培养的创新人才越多,人才队伍结构越合理,越有利于取得科研成果。
(二)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的评价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以研究成果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级学科文章的影响因子等要素为主要评价标准。
1.研究成果的创新与集成水平。研究成果的创新与集成水平主要体现在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高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集成水平。当前,各国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高技术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率先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就能占领竞争的制高点,进而获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应用研究来说,研究成果的创新和集成的水平越高,其应用价值往往越大。
2.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体现为专利、版权、标准、专有技术等。当前,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国家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上。2006年,胡锦涛同志就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讲话中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3]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力量,应当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一般来说,取得的自主知识产品越多,在科技评价时越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应加大对发明专利的鼓励,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要3—4年,因此,应将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开评价。
3.潜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于应用研究来
说,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科研成果产业化之后,所能带来的利润,可以通过货币来计算。社会效益主要是指科研成果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效益通常难以通过货币来衡量。因此,在开展科技评价时,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大,则越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
4.二级学科文章的影响因子。目前,科研文章的影响因子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科研成果质量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衡量科研成果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衡量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科研成果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影响力就越大,其研究水平就越高。理工科不同学科的文章影响因子很少具有可比性,因此应以二级学科划分为依据来对理工科不同学科的文章分别进行评价。文章评价指标应以二级学科的SCI、EI影响因子为各自的指标基准,来进一步进行评价,避免所有理工科不同学科“一刀切”。
高校的科技评价工作,作为高校科技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初步分析了文科为主型的综合大学建立科技评价体系的原则和内容,希冀能为文科为主型的综合大学构建科技评价体系,开展科技评价提供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杜德斌,李鹏飞,王俊松等.我国高校科技评价体系改革
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2]陈蕾.基于创新系统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
升对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3]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6-
01-0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
01/09/content_4031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