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慧洋
摘 要:探索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的前提是把握研究生群体的特性。文章运用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原理阐述研究生群体的特性,深入挖掘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的原因,并从群体特征出发,提出加强研究生群体学术规范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71-02
学术规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规范,它不仅是指高校专业学术知识中的规范,还指学者的质量和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学术规范可以用来参考追求真理的态度。学者在学术生涯中本能地进行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特别是他们所选的专业知识部分。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领域的复制、剽窃、欺骗层出不穷,学术不端的问题更为突出,这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而且还降低了高尚学者对学术研究的动力,更阻碍了学术的科学进步。本文从组织行为学群体一章里群体结构、群体分类、群体特征等方面对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问题进行浅析,并从中得到启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生群体的特性
(一)研究生群体的特性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人们应该也需要加入各式各样的群体,就如同很多人都选择加入研究生群体一样,研究生作为当今社会人数基数比较大的群体之一,人们加入其中不外乎出于以下几种需要。
一是基于安全需要。通过加入群体能够降低个体独处时的不安全感,当个体成为群体的一部分后,会感到自己更为强大,因而减少了自我怀疑感。加入研究生群体可以增强安全感,学习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减少在工作及生活中的自我怀疑。
二是地位需要。人们加入一个被公认的十分重要的群体,能够使个体获得该群体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地位。研究生群体在当今社会被认为是比较高学历的群体,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通过努力考进这样优秀的群体有利于日后社会地位的认可。
三是自尊需要。群体能够使其成员感受到自我价值。加入研究生群体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形象,而整体研究生水平的提高也是提升个人自尊的需要,使其认为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四是归属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满足,在学术交流中学者之间的互动是满足他们归属需要的基本途径。研究生群体中各自学术之间的讨论使其认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归属感,不仅使他们获得知识上的满足,更是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从而得到专业方面的归属。
五是目标实现的需要。为了完成某个具体目标需要汇集众人的智慧、知识和力量。为了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加入研究生群体可以从其他学者身上学到不同的知识,在丰富自己素养的同时也可将自己所想所研究的与其他研究生学者分享讨论,共同进步,汇集更多的智慧在属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群体结构中角色理论的诠释
群体结构中有这样一个成分即是角色,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是演员,都扮演着一种角色。在组织行为学中使用的角色一词,是指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要理解研究生群体的行为,关键在于弄清每个个体所扮演的角色。
1.角色认同。指一种角色当中,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一致。要保持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态度与实际行为相统一的原则,既要使研究生保持自身对学术研究的崇高敬意,端正对学术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还要将这种态度运用到实际学术研究中去,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刻苦钻研,广泛查找文献资料,坚持用自己学习的内容去创新。一旦发现学术环境条件明显要求他们做出重大改变时,他们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角色。
2.角色知觉。指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通俗的解释应为研究生群体应当知道自己如何在当今学术环境下更好地表现。而这种角色认知是从何而来的呢?实际上,角色认知来自我们周围的多种刺激,例如朋友间的交谈、各类书籍上所传达的信息、电影电视中人物的表现形式等等。目的就是让研究生通过观察学会按照学术界所期待的方式进行学术研究。研究生在高等教育中属于受教者,该懂得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如何更好地研究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所突破,从而获得自身学术价值的提高以及学术界的认可。
3.角色期待。是指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而你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你做出行为的背景所决定。当今研究生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跟随导师所研究的方向领域,查阅书本及文献资料并创新出属于自己的学术研究。而在读研究生期间,研究生要满足导师、父母以及自己对自身的学术期待,在这种角色期待下,研究生应严格自律,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将所研究的理论付诸实践。
4.角色冲突。指当个体面对相互之间存在分歧的多种角色期待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因此有可能出现研究生在学术环境中面临的两个或多个角色期待是相互矛盾的。例如当导师与研究生在学术问题上有不一样的想法或意见时,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在学术中失范,既想从心理或学术上说服自己,又想有所突破或创新而与导师的想法不相一致,从而使研究生群体急功近利,在学术行为上造成失范。
二、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问题的原因
当今研究生群体基于各种社会及个人原因出现学术失范的现象,是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现就研究生群体学术失范的原因作以下探讨。
(一)缺乏学术积累与创新意识
很多研究生不刻苦钻研和学习研究前人的文献和书籍,外在的结果性评价中缺乏对研究生的研究反馈,导致研究生急功近利,在学术创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学术研究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缺乏学术积累和创新意识,在学术研究中有浮躁情绪。
(二)缺乏学术信仰
现今社会应该弘扬学术创作的优良学风,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而当今很多研究生把读研仅仅当作缓解工作压力的缓冲地,把读研仅仅当作跟潮流,缺乏对专业知识进行研究的学术信仰。导致把学术创作当作任务完成,缺乏必要的学术信仰和认真的科研态度。
(三)缺乏学术道德
研究生花费十几年的时光和努力,以进入高等学府寻找精神家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学业水平,更应该尊重自己的学术研究过程和成果。而当今研究生缺乏应有的学术道德,出现抄袭剽窃现象。
(四)无视学术创作荣誉
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应当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在导师正确的引导下,积极向上做好学术研究工作。而当今很多研究生无视学术创作荣誉,学校或学院为顾颜面亦瞒报学生中学术不端的行为。
三、从学术失范到规范的策略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有的群体都会建立自己的规范,研究生群体也不例外。所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中的规范让成员知道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上至教育部,下至各类院校各个专业,都对研究生群体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准则,无论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研究还是对研究生应有的道德素质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即便如此,研究生中仍屡次出现学术道德败坏、学术失范的现象。现从群体结构中规范的主要类型特征探讨如何启示学术向规范化方向努力前进。
(一)加强研究生学术绩效规范
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导师会明确告诉研究生应该如何完成他们的科研任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科研水平,应该如何与他人进行学术沟通。在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术绩效的规范化,使研究生群体既能充分看到自身研究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这样对学术绩效规范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研究生群体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二)巩固研究生的社交约定规范
这类规范主要来自研究生组成的非正式群体,主要用于规定研究生在社交生活中的学术言语及学术行为等等。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相当于进入一个更加社会性的群体进行学术研究及生活,无论是社交圈还是生活圈都会有不一样的变化,比如与什么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问题时该如何发言,都要有所顾忌,更不可拿着别人的学术理论随意探讨。因此要求研究生要严于律己,在公众场合做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
(三)完善研究生群体的资源分配规范
这类规范来自组织或群体内部,主要涉及报酬分配、困难任务的安排以及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等等。这类规范亦可适用于各类小型研究生群体中,例如某个具体专业这样的小群体中。因为在当今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学术失范问题不仅存在于研究生个体中,而且存在于一个专业或一个领域所属的研究生小型群体中。而在群体中,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作为一个团队,在平日课程安排、学术讨论安排中分配都应被规范合理化,不能以竞争模式使团队出现失范行为。且大量事实证明,群体能够对其他研究生成员施加压力,使他们改变当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四)规范研究生群体的独立性研究
作为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员,都会希望被群体所接受和认可,因此也很容易接受按照群体的规范做事。但即使是其中一员,也要树立独立自主研究的学习计划,加强对研究生独立研究的规范事宜,用自己独立的科研精神及研究方法创新科研成果。在加大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下,也要在学习内容及程序上予以规范,使学生在接受监督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研究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同时注重考核的间距和评价的公平公正性,从测评结果制定针对研究生的最有效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李原等译.组织行为学:第1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5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