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所反映的纳西族祭祀文化

2016-05-30 11:31辛志凤赵小今
学理论·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东巴文祭祀纳西族

辛志凤 赵小今

摘 要: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直观而丰富,深刻地展示了纳西先民的智慧,反映了纳西先民的宇宙崇拜、宗教祭祀活动,体现出纳西文化中独特的宗教观。保护与发展纳西文化是当前的紧要任务,应采取多元化的措施,科学保护与传承其民族文化。

关键词:东巴文;纳西族;祭祀;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2-0153-03

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和意不是绝对的一一相对应的关系,字和语序也不完全同步。东巴象形文字中字形和字义的不对等现象反而加强了东巴文的整体表意功能,有一种图文一体的意境之美。这种整体表意功能因其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和真实而丰富的想象,使得古老的东巴文表现出一种神秘性。苏轼曾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赞美王维诗歌的意境之美,而东巴象形文字似画非画、似字非字、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字画浑然一体的形式,恰恰体现出东巴文从图画到文字的过渡性特点,并通过这种字画的形式将读者身临其境般带到他所描摹的具体情境中去。意境讲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而有若干图画文字所构成的东巴经书,恰似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这画面不仅亘古久远,而且充满了美感,洋溢着纳西文化的生命活力,这种古老的文字符号蕴涵着丰富的宗教祭祀文化。

一、宇宙崇拜

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宇宙观,通常会造就与之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纳西初民为谋求生存,他们靠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在实践过程及饱和饿的感官体验中,慢慢发现食物为自身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于是渐渐萌发了对食物的原始思维型的感恩心态。所以纳西先民认为要敬畏自然、崇拜自然万物,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懂得感恩,感激自然的恩赐与厚爱,做到人与自然、心与灵相呼应。其对于自然世界的万物进行了人格化的自我加工,将“万物皆有灵”的观念深入化,以灵为媒介,这样潜藏于初民内心世界的负罪压力,就变成对“灵”的负罪感。

所以纳西族初民认为“灵”是万事万物产生的基础,这就是纳西初民原始思维的宇宙观。如东巴典籍《崇般图》(又名“创世纪”)关于天地起源的载文:“天地还未形成,先出现似天非天似地非地的三样影子;日月还未形成,先出现似日非日似月非月的三样影子;山谷还未形成,先出现似山非山似谷非谷的三样影子;三样影子变九样影子,九样影子结合一个母亲。万物始生。”[1]这种以还债为内容的意识观念,束缚于朴素的原始思维中,通过东巴教的祭祀活动反映在东巴文化的更深层次,初民们虔诚地进行还债,以获得自我宽慰和灵魂的释然。

远古纳西人处于“首寨星列”的氏族社会的时候,各氏族的图腾代表各不相同,为了适应新的群体生活,结果需要综合和改造各氏族的图腾文化,这个工作要求祭司们把各氏族的图腾崇拜进行新的综合改造,进一步体现大酋长统领的部落群体文化。

对于图腾信仰崇拜是人类早期最古老的宗教观念的体现之一,而图腾本身也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内涵,它与许多文化起源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出于对图腾的崇拜也体现了人类早期对自我价值的朦胧意识。图腾信仰的出现,除了先民对自我、对超自然力的关注与期许外,它也与氏族的外婚制度有关联,体现了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观念。

纳西族先民信仰的氏族图腾有:

“虎” :、“牛” :、“蛙” :、“猴” :

这几类是公认的纳西先民氏族所信仰尊奉的图腾。

根据东巴经典的载文,纳西初民有禾、梅、素、尤等四个氏族,各氏族又由老鹰(格姆)、蛇(旧)、蛙(巴)、猴(余)等各异的图腾动物代表。通过祭司的改造综合后,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兴起,一个新兴的“术精灵”产生,因把蛇与蛙看作它的具象,所以字形为蛙头人身蛇尾,读音“术”,视为精灵的灵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由它主宰,可以说是一种自然力的总和,祛灾祈福都要祭祀术精灵。这体现了术精灵背后所反映的初民对待世界自然的宇宙观,东巴原始祭祀文化内容实际上是初民与世界自然力间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

二、宗教祭祀文化

在东巴教中巫师称为“东巴”,其徒弟称为“本诺”。原为父传子承,后来发展为收徒弟传授的形式。拜师的徒弟寄宿在师傅家,白天帮师傅耕牧做农活,晚上学习。师傅进行祭祀时,徒弟在一旁协助,帮忙宰杀牺牲、搬运法器和摆放祭品等。东巴内部根据通晓经文和熟悉祭祀仪式的程度来区分大小东巴,有资历与知识的差别。主要祭祀活动是为占卜吉凶祸福和卜选吉日良辰等,所以东巴经作为其主要记载的载体,东巴象形文字自然就包括了大量关于祭祀与法器的创制。

“东巴” :、“山神” :、“幡柱” :、“除秽” :

纳西族东巴教在原始祭祀仪式的演变过程里,还债意识观念贯穿其始末。对“灵”的负罪感,渐渐形成初民对向自然界索取物质的还债意识,这是初民原始祭祀文化的内涵,实际上“还债”的祭祀活动是初民一种自我解脱的过程。

东巴经典《香曲术岩》对于祭祀起源的记录,用神鹏帮助人类和术进行斗争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原始思维方式的还债意识,并将其载入东巴经典,在祭祀中反复吟诵。起初医治神灵伤残的祭祀仪礼变成悦神与斥神的祭祀,又演绎到以牺牲祈神送鬼的祭祀文化,当受到佛道教的影响才出现放生或象征等的宗教祭祀。深层次的原始祭祀文化的内涵,是以原始思维型的“还债”意识观念为东巴教的神坛祭祀文化宗旨,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上,达到人和自然力均衡的文化。

“纳西人是祭天人!”这是纳西人公认的自我认知。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初,凡纳西族聚居的地方,都会以家庭或者小群体为单位,每年定时定点照例举行祭天等一系列祭祀仪式。这是纳西族极为看重的大事。

纳西族尊天敬地的观念和礼仪,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根本内涵,是组成纳西传统文化的最古老部分,活动一般一年举行两次。

纳西先民认为神具有两重性:人格化的神性与自然的物质性。除了天神地 ,世间还有掌管各事各物的自然神,所以在进行祭祀仪式的时候,除了祭天拜地之外,还要供奉、祭祀各类神灵以求诸事顺利、自然和谐。

(一)祭天仪式的主要程序

1.除秽。这是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目的是清除一切可见或不可见的污秽和邪恶,使祭场、祭物、参祭者保持圣洁。

2.烧天香,迎神。集体做法是,在祭坛下点一盆火,放上柏树枝使其燃烧,祭祀过程中,要不时添新枝,防止火熄灭,天香周围插上各类香柱,并在祭酒献饭时往燃烧的天香中烧上一点祭品。

3.献祭粮,献牲畜。粮食以及牺牲是祭祀仪式中重要的贡品,呈献它的目的主要是为报恩和表达虔诚之心。这也体现了先民对祭祀所确立的思想基础,感谢天地及自然的馈赠予恩赐。

4.献祭熟食。这也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主要内容,是取悦众神的另一种做法,向神灵供奉煮熟的牲畜。

5.分享圣餐,品尝福泽酒,祈求福泽枝。这几个步骤分别在祭祀中穿插进行,为神准备的酒食献祭完后,参祭者一同分享,主要是为获得神的福分。而祈求福枝,是从象征祭木的树上折下一枝,插在自家正房的中柱上,象征获神庇佑,以求福泽。

6.送神。祭祀的东巴诵读用东巴象形文字写成的祭天经,主要有《先祖回归记》,其过程中无舞蹈,穿插射箭等活动,是极为庄严的仪式。

纳西族以北为尊,北方为上,所以祭场通常位于村落的北面,祭坛也设在祭场的北面,被视为村落中最神圣的地方,周围的树木不允许砍伐,土石也不许随意搬动,更不允许任何人在那儿做任何不好的事。保持祭场的圣洁安宁,是祭祀群落里每个人的责任。

纳西族东巴祭司对神和鬼举行杀牲还债的仪式时,对二者的献祭方式是不相同的。对神以虔诚的态度取悦;对鬼取以轻蔑的态度驱斥。当东巴教受到道佛教的渗透和影响以后,才出现放生献祭或象征性的牺牲替身的祭祀。纳西族的祭祀活动,基本保留远古做法,虽是宗教的祭祀活动,却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的礼俗特点,是原始宗教的典型特征,是一种现实目的的追求,强调了天地与人以及自然与心灵的呼应。

(二)祭祀仪式中的舞蹈

东巴经中有许多舞谱的专书,用纳西象形文字作标记,各类舞蹈的姿态、造型及配舞乐器的用法等方面做了具体的描述。根据舞谱的记录,可粗略分为五大类,构成了独特的祭祀舞蹈。东巴舞蹈集中地体现邪不胜正的主题,反映了纳西人民光明美好的生活,带给了纳西族人民希望,深受大众喜爱。东巴舞谱更是被专家认定“同唐代敦煌石室舞谱残卷和宋代德寿宫舞谱一样是我国各民族艺苑的稀世奇珍”[2]。

除了大量舞蹈跳法,它还包括音乐、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对原始社会生活、观念形态和古代文化艺术,乃至探索世界上各种舞谱的起源形成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英国著名舞谱学者格斯特,将东巴舞谱与世界著名拉班舞谱相提并论,给予高度评价。

东巴舞蹈中有很多动作是模仿动物而来的,《东巴舞谱》中写道最古老的舞蹈是起源于模仿金色青蛙跳跃的形态所跳。纳西族的传统舞蹈和藏族的“热巴舞”经过文化的碰撞,形成了兼具纳藏两族歌舞特色的新舞种“勒巴舞”。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歌以歌八厥”[3]。勒巴舞正如书中所描述,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拿着牛尾跳舞,它分别模仿老虎、老鹰、猴子、大象及蛙等动物,并形成一套连贯的舞蹈动作。

击鼓山风里,起舞月明中,纳西人民手脚不停,一直从古老的过去跳到了今天,舞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跳” :、“跳舞” :、“歌舞” :、“手舞足蹈” :

三、保护传承东巴文字与纳西族文化的建议

东巴文字与纳西民族文化是在岁月长河中经过历史积淀的珍贵遗产,而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不再是单一民族所面临的问题,它已成为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应对的难题和考验。

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它产生以后克服了语言沟通的交流限制,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途径,丰富了文化的积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东巴象形字作为纳西族所特有的古老文字,它是纳西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保护措施。

第一,从专业教育方面来说,让东巴文字走进校园,让东巴文化走进课堂,在中小学尝试普及东巴文化的基础教育,创办专门的培训学校,多开办东巴文化师资强化培训班、东巴象形文字培训班,培养东巴文化传人,让感兴趣的人有机会去主动学习了解。

第二,从民间传承方面来说,通过最古老的方式,即师徒、父子代代相传,鼓励了解和学习过东巴文字的“东巴”或学者不断传承,大力推广东巴文字保护。

第三,从原生态的保护方面来说,做到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纳西村落及相关古遗产,维持原始生活状态,维护好相关古籍,开创文化自留地,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尽力保护好东巴文化的古老原始状态。

第四,从数字传播的推广方面来说,建立全方位记录和存储的档案和数据库,运用录音、录像等数字多媒体对东巴文字及纳西文化的系统进行真实记录,充分利用其先进性,尽可能地对文化进行数字化的转化保护。借助数字传播的推广方式,对东巴象形文字进行延展性开发,既能做到文化的保护,更促进了语言文字的研究学习,这也符合一定的历史潮流。

第五,从其他方面来说,建设丽江民族文化强市,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展示馆,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打造以纳西东巴文化为主要品牌的城市文化符号,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产业聚集区;积极扩大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搭建好文化与文化之间对接沟通平台。

由个人到集体再到社会重视并切实行动起来,探索一条良性循环的可持续之路,使东巴文字与纳西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木丽春.纳西族东巴教祭祀文化的演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50-53.

[2]朱红.金生丽水,艺数古韵——记纳西族舞蹈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8):136-

139.

[3]和发源.纳西族的婚姻家庭与亲属称谓[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98-99.

猜你喜欢
东巴文祭祀纳西族
《攘多鬼仪式,人类起源和迁徙的来历经》(东巴文)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明起源之路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洛克、方国瑜、李霖灿纳西东巴文研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