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新强
中美两国位于太平洋的东西两端,半个地球的距离不可谓不遥远,但遥远却不陌生。邓小平曾说,中美两国是隔洋相望的邻居,同样的大国身份拉近了双方的距离。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很多美国总统都和中国有缘,特别是中学历史教材上提到的几位总统。
华盛顿总统的中国“粉丝”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总统官邸白宫的正南方向,近170米的华盛顿纪念碑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这座为纪念美国“国父”而建的纪念碑,内部镶嵌着取自世界各地的铸文石刻188块,刻文皆为歌颂华盛顿的词语,意在显示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其中刻有中文的一块(见右图)来自中国,上面的内容我们已经熟知,也写入了初中历史教材: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段文字出自清代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他和林则徐、魏源都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鸦片战争的战败给了徐继畬极大震动,让他认识到夜郎自大于事无补,故步自封只能落后挨打。时值《南京条约》签订,清廷开放五口通商,道光皇帝命他办理厦门、福州的通商事宜,他借此机会多方接触欧美人士,全面了解西方世界。从1844年到1848年,用五年之功完成了《瀛寰志略》。
这是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的著述,价值不言而喻。此书对美国这一新兴国家表现出极大兴趣,浓墨重彩予以介绍,涉及美国建国史、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特别肯定了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功绩,“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在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清朝,岂能容许朝廷命官“称颂夷人,献媚夷酋”?徐继畬对西方政治制度和华盛顿的介绍与推崇,无异于惹火烧身,最终落得个被罢官革职的结局,《瀛寰志略》一书也未能在死气沉沉的晚清掀起波澜。
但是,徐继畬的言论事迹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是他对华盛顿的赞誉,使美国朝野上下大为感动,他们没有想到,在遥远而封闭的中国,竟也有华盛顿的“粉丝”。为表达对徐继畬的崇敬,1867年,美国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和国务卿西沃德让美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美国政府赠送给他一幅华盛顿的画像。
林肯总统与“三民主义”
右边这枚面值5美分的邮票是1942年美国邮政总署为纪念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而发行的。邮票中央是太阳的图案,这是当时中国的国徽,图案中写有1937年7月7日、1942年7月7日以及抗战建国的字样。邮票的两边,分别是美国总统林肯和孙中山先生。美国迄今为止共产生了44位总统,林肯和“国父”华盛顿一直是美国人民最为敬重的,邮票将孙中山与林肯并列,表明了孙中山先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在林肯头像的下方,印有三行英文: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通常译为:民有、民治、民享。在孙中山头像的下方,印有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那么,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什么关系呢?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既是晚清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又是孙中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考察学习西方的结果。具体说来,它和林肯总统的“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是相通的。
林肯总统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提出的。美国内战期间,南方和北方的军队在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葛底斯堡小镇上进行了惨烈的厮杀,双方都伤亡惨重,共有五万多名将士阵亡,而当时美国人口只有几百万。这场战争北方军队获胜,成为美国内战的转折点,从而载入史册。战争结束后,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林肯总统发表了同样载入史册的演说,这篇演说短小精悍、思想深刻,被认为是英文演讲的最高典范,尤其是这篇演说的结尾,林肯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孙中山少年时远赴檀香山,在那里接受西方教育,在校期间他喜欢研读西方伟人传记,特别景仰华盛顿和林肯。海外的见闻促使他走上革命道路,推翻腐朽的清王朝。革命的理论是革命运动的指南,在孙中山之前,反清斗争一般都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孙中山长期流亡海外,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影响,特别是接受了林肯总统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终于创立了自己的革命建国纲领——三民主义。
孙中山曾说过:“兄弟所主张的三民主义,实是集合中外的学说,顺应世界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品。这个结晶品意思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话是相通的。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所主张的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管是林肯的“三民主义”还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学习借鉴林肯总统,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版”的三民主义,让人敬佩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智慧,也让人感慨林肯总统的世界影响。
胡佛总统掘金中国
《经济大危机》一课给我们的印象是胡佛无能、保守,最终罗斯福大胜胡佛,上台推行新政。其实,胡佛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和奥巴马一样,都是“美国梦”的代表。胡佛自幼家境贫寒,9岁成了孤儿,完全通过个人奋斗,先后成为富翁和总统。他有一句名言:“世上最难的是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而他的第一个一百万是在中国赚到的。
1897年,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的高才生胡佛被总部设在伦敦的贝维克·莫林采矿公司录用为工程师,一年后,公司将胡佛派往中国。胡佛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未婚妻露·亨利,两人在美国匆匆完婚后踏上了淘金之路。来到中国后,他们选择在天津定居,他们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胡佛叫胡华,露·亨利叫胡璐。胡璐还请了一名中文教师学习汉语,她颇有语言天赋,进步很快,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用汉语对话的总统夫人。在夫人的影响下,胡佛也学起汉语,晚年胡佛在回忆录中幽默地说,他学会的汉字不超过100个,胡璐对他讲中文时,就反复使用这100个汉字。
胡佛在中国的职务是开平煤矿督办张翼的技术顾问,张翼对寻找金矿很有兴趣,于是胡佛带着100名中国骑兵和20名军官等一干人马,全副武装地踏上了寻找金矿的征途。时逢乱世,又赶上义和团运动,胡佛的寻金活动一无所获。
胡佛没有找到金矿,却在乱世之中得到了煤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沙俄军队占领了开平煤矿。经过一番变故,胡佛等人骗占了开平煤矿,胡佛成为美国第一个在中国发财的百万富翁。好景不长,胡佛在煤矿遭人排挤,1902年被迫离开中国。捞到人生第一桶金的胡佛此后迅速发迹,成为商界知名人士,至1914年,他已经拥有了400万美元的财产。拥有巨额财富的胡佛在政界步步高升,在离开中国26年后,当选为美国总统。
罗斯福总统情系中国
罗斯福总统可以说是美国近代总统中对中国最友好、最同情支持中国的。他在二战中力主中国应列为四强(中美英苏)之一,在珍珠港事件后积极援华,邀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还一直主张把香港和琉球群岛归还中国。
罗斯福总统对中国友善的重要原因是他的中国情结。他的外祖父沃伦·德拉诺是一位商人,在1857年美国经济危机中损失惨重。为了发财,他来到中国做茶叶和鸦片生意,因精明干练,很快就升为美商旗昌洋行的总管,成为19世纪美国对华贸易的主要人物之一。罗斯福经常公开宣称他的外公是美国早期对华贸易的开路先锋,并很同情中国百年来的积弱不振。
德拉诺家族在中国的经商史在罗斯福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他孩提时代的家中,摆满了从中国带回的纪念品,他对外公的在华贸易经历和母亲在香港的生活颇感兴趣,也因此对中国产生了良好的印象。担任总统后,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他总情不自禁地谈起他的外公、母亲与中国的关系,也谈及他对中国的情感。艾略特·罗斯福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父亲一向对中国人民怀有崇高的敬意,并且对他们的问题和开发他们潜在资源的可能性有浓厚的兴趣。”
罗斯福的中国情结时常反映在他的对华政策上。1933年1月9日,罗斯福还未上任,就约见了当时的国务卿史汀生,表示他支持“不承认主义”的对日政策,美国的这一政策具有反对日本吞并中国东北、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积极意义。只是由于当时美国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掣肘,罗斯福在援华制日政策上不可能走得很远。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开始大举援华,他对中国战场非常重视,也坚定支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他曾说过:“假如没有中国抗战,假如中国被打败,你想有多少个日本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抗战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因为这是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少人对罗斯福的中国情结颇有微词,他们认为罗斯福在中国事务上感情用事、肤浅、不现实。英国外相艾登抱怨道:“我们有强烈的印象,认为只是由于他们对中国的感情,总统才力图引导他的人民承担国际责任。”其实,罗斯福并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对古老的中国有清醒的认识。二战时期,中国历史已发展到一个转折的关头,尽管中国当时还很贫穷落后,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将到来。在公开的外交场合,罗斯福多次强调:就人口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就领土而言,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虽然它因长期的治理不当而蒙受了挫折,目前的地位软弱,但这个拥有五亿勤劳人民的古老大国注定要成为远东的强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