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班级文化形成的必要性进行说明,解释了班级文化的内涵,以及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加以详述,包括班级形象的建设和班级组织的建设,其中又阐述了班级组织建设中的课堂规则的制定、班干部的选用和班会活动的组织。最后,本文指出了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应使其发挥无穷的力量。
【关键词】班级文化;形成;建设
《学习的革命》中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出文化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形之中改变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
一、班级文化形成的必要性
(一)何为班级文化
从属性上看,班级文化属于社会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从特点上来看,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和交往行为。它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部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1.物质文化
首先,班级文化的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文化,它处于班级文化体系中的表层,属于“硬文化”,很容易被察觉与识别,是人们看出班级精神面貌的第一步。班级的物质文化凝聚了每一个班级成员的智慧结晶,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比如服饰,从师生的穿着上能够了解其喜好,进而可以大致推断出其性格特点、尊崇价值;再如学生的作业与作品,以及班级黑板报,容易看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学习态度与创新意识;还有代表班级形象符号的班旗、纪念章等,隐含着班级成员的创造、忠诚与愿景。另外包括习惯用语、说话方式、建筑、设备以及发生在班级中的小故事,从中都能帮助我们了解有关班级文化的许多方面。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班规上,班规包含规则与程序,规定了学生平时在班级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完成日常具体活动的方法。其次,班级的组织结构是制度文化的一部分,以专门化的形式,适合班级中的特定情形,并帮助师生完成既定的目标。同时,制度文化还体现在班级中的重要仪式和一些非正式的形式,我们所熟知的家长会、班会、庆功会和教师的口头称赞。
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处于最高层次,包括用以指导班级开展活动时的价值观念、群体成员占优势的心理氛围。它是所有班级成员价值大体统一的表现形式,促使集体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班级组织中问题的解决
许多组织中重要的事件和过程是模糊不清,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去了解组织中什么已经发生、为何发生,或者是什么将要发生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这种不确定性越大,用理性的方式去分析、去解决问题就越有难度。面对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创造象征符号去解决困惑,预防一些偶发事件的发生,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向。
(三)班级文化的作用
1.凝聚作用
团结发展的精神风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给人以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友爱。这种积极的班级文化会时刻让每一个人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烈的向心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始终为着共同的目标——班级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2.熏陶作用
人创造了班级文化,同时班级文化也在影响着人。集体的自觉意识和集体组织的力量和舆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同时依靠班级文化的客观表现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两者的结合,就体现了班级文化所特有的熏陶作用。这种作用并不仅仅只是在班级群体中表现出来,在其他环境下,也会将贯通的价值理念很好地体现,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质。
3.规范作用
班级文化是一种共同意志,是师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核心意志,有些内容并不是每个成员都倾向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规范行为举止,意识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不以个人喜恶而去破坏整体的团结一致。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班级形象的建设
班级形象是一个班的班风、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班级的奋斗目标。班名、班歌、班训等从视觉、听觉的形式传达了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发扬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们所熟知的班名大多是一个数字代码,即几年级几班的形式。但是要形成独特内涵的班级文化,只有这个名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而来的一个类似“智慧班”、“雄鹰班”这样具有激励意义的班名。班歌是班级精神风貌和班级特色文化的标志,它的思想内容就代表着班级的精神,这种精神会赐予人勇气、自信与力量。旋律可以活泼自由,奔放欢快,歌词应激励人心,体现班级的形象风貌。同样的,一条好的班训具有间接的教育影响作用,是激励全班同学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教师应征求学生的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的机会,然后让全班投票产生富有激励意义的班训,激发学生内心的奋斗意志。这种将班级文化具体化的做法,成为班级文化最为明显的显示工具。
(二)班级组织的建设
班级组织结构反映着班级文化的特点。班委会的建立、班干部的配合对于班级文化的维持与强化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任何组织,都可以设计和实施一种结构形态,以适合其目标、策略、环境、技术和人。班级组织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班级更好的发展与建设。当环境的变数和个人喜好受理性的规范限制时,班级组织能最有效能地帮助师生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和学习,而不是随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1.课堂规则的制定
课堂规则在班级文化中起重要作用。好的课堂规则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课堂规则应综合考虑班级状况、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目标、教师个人的教育管理哲学等因素,合理有效地制定。学生应该是制定规则的一方,因为课堂规则是让学生遵守的,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制定。在开学的前一段时间,讨论相关内容,双方通过不断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期望。当然,学生的自主权要依据其特征来确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暂时的决定,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作出修改;针对初高中生,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选项,让学生从中选择,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向学生广泛征求意见。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合理的想法反映在课堂规则中,而不是忽略甚至是反对。
2.班干部的选用
班干部在班级组织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们是学习的榜样,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旗手和“领头羊”。不同时间、不同年龄阶段,班干部的选用方式均有所差异。在新的班级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因而在这个阶段,适宜采用任命制来选用班干部。教师应根据手头上已有的资料,初步对学生进行一个判断,来维持班级的秩序。当班级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班级成员之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推举班干部,这样会使榜样作用更为明显,对班级文化的发扬更为有利。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班级的意识导向,决定了班集体的发展方向。”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导向,把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活动的组织性与参与性、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心理气氛、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与意识品质有机结合,上升为抽象的班级象征符号,同时又以这种文化符号,去指导师生的思想与行动。文化的力量就是如此,让人们在不断改变自身的同时又不禁对它肃然起敬。
作者简介:
过筱(1995.08~),女,籍贯:绍兴,学历:本科在读,职称:会计初级,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