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应于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104-01
这是一个没有一点虚构的实例。这个学困生的转变,让一个教育工作者从中感悟,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学困生的主要特点,寻找原因,形成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我认为学困生和常人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是一个活灵活现的健康人,他(她)们更需要得到周围人们的鼓励夸奖、同情、怜悯和信任。
这里所提的学困生是一名小女生。主要特点和表现属非智力因素型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是对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进教室,经常逃学,难以找到她的人。也许是受外因的影响或伤害,造成这样的逆反。对这位小女生走到如此边沿,还得从头说起。这位小女生开始就读于较偏僻、边远、师资严重紧缺的村完小。据调查小女生入学年龄不到七周岁,属随班就读不算学生数。由于科任教师班主任一肩挑,加之年老体弱,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力不从心,不那么细致入微,转眼间,时隔两年,家长才知道子女在学校的表现。突然醒悟“孩子应该找一个吃住在校、早晚有人管的寄宿学校”,尔后便转入我校就读三年级,开学两星期后旧病重犯了,怎么第一节课还在第二节则不见了,吃饭还在,上课就不见了。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很纳闷,也很着急,如何向学校和家长汇报。电话联系家长子女是否回家,回答“没有”,于是班主任课任教师及部分教师在学校周边寻找。类似走失现象经常发生。有时发现在校园僻静角落熟睡,有时发现在当地百姓的菜地里吃黄瓜、摘水果;有时在小溪沟里摸小鱼。科任教师、班主任随时找回,随时走丢,几经反复,班主任、科任教师感到非常头痛,叫苦不停,拿她没办法,只能破罐子破摔,让她混日子吧!
于是小女孩这种特殊的行为在班上出了大名,大多数同学都在冷漠她、辱骂她,在他背后指指戳戳,说她有损班级荣誉、集体荣誉。骂他是“害群之马”“老鼠屎”。听到同学的辱骂,看到同学的冷漠,让这位女孩越走越远,回到家要接受父母的训斥,回到学校受到同学的责备,冷嘲热讽,最后走向不可挽回的边沿。
新学年的开始,学校安排我接受承担该班级(四年级)语文课等教学。有幸认识了这位躲学成习的小女生。第一眼见到她给我的印象不差,她的面容、举止并非众人传言。我心里肯定地认为这位女生不可能向他人所言的那样。开班会是我新学年的第一课,不管怎么样都要提出一些班级规定、纪律要求、学习要求、团结和谐、班级建设等一系列的常规要求等等。我边讲边注意到她,我发现她还注意听讲,有时还看见她点头,也许第一次听我讲感到新鲜罢了,我心里盘算着我一定要看清这位小女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以后开始上课了,每天上午下午对本班的课不少于4节。一个多星期后,学习任务、课后作业一起压来,她挡不住了,毛病重犯,逃学开始。我精心的思考着如何拯救这位孩子。经多次靠近,谈话、观察发现:一是作业无法完成;二是同学捉弄她,嘲笑她;三是故意不帮助她。从而旧病重犯。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找到了拯救的方案。在本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手拉手、结对帮扶的学习活动。特别指定几位可靠的女生帮助她。
以后的日子,在我的心里她占了一个重要位置,我下定了决心,决不放弃,一定要拯救她。语文课简单要求她学会读某一段,会做某一题。然后给她一次展示、一次鼓励,慢慢地进入了正常的学习中。
其次给她的是怜悯、同情,除关注学习,更应该关注生活。有天中午开饭钟响了,全校住校生都去进餐了。我突然发现这姐弟俩还在宿舍床头翻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她弟的羹匙不见了,弟哭、姐也哭硬不去进餐。我通过安慰、带姐弟俩到食堂找了筷子,解决了无羹匙的进餐。生病时,我亲自去宿舍看她、问她,给她买药、送水,经常询问有什么困难。是不是还有人在欺负你,希望你不要拘束,跟老师说,老师尽量帮你想办法解决。
除了鼓励、夸奖、怜悯、同情,更重要的是信任。教师节前夕,学校要举办园丁颂诗歌朗诵会,向全校高年级的学生征集诗歌散文。这次她终于送上了一篇十几行的散文小诗:“感谢你,老师”。这次我大胆地把她送上了朗诵台。我终于听到她那感情致深的声音,看到从边沿归来的身影,看到她美好的心灵,更看到明天成功的希望。
几经周折,用尽心思,我终于拯救了一个走向边沿的学困生,三年努力,在小升初统测时,以本班前6名的优秀成绩被县重点中学择优录取。通过这一实例,我认为要转化学困生,提高成绩,不仅仅使用课外补课、个别辅导,更重要的是同情和信任。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