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哲学观

2016-05-30 17:26王思文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结构主义

王思文

摘 要: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诞生于19世纪的语言学大师。他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的语言学理论对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观,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都产生了重要映射效果。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系统论;语言本体论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在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索绪尔的理论无疑是划时代的里程碑。 《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成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形成的基础。结构主义的“结构”,指的就是索绪尔的“系统”。

一、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语言学研究的不是各个要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时,语言学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

索绪尔在《教程》中的重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区分语言的研究和言语的研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语言的具体体现,语言则是对言语的抽象。2.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语言学研究的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3.“语言是一个表示意念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有价值的符号系统,它的价值体现在所指和能指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能指是语音即语言形式(Sound-image (signifier)),所指是概念即对象内容(Concept (Signified))。形式表示语义,语义通过形式表现,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才使得交际成为可能。4.区分共时和历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共时的,言语是历时的。他认为共时语言学研究是最主要的。5.索绪尔认为语言成分的分析可以分为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两种,这两种关系发展成为后来结构主义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二、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所体现的哲学观

(一)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论”哲学观

命名论是西方哲学中最早出现的影响最大的意义理论。从古希腊开始的自然派认为认为事物名称和事物有着本质的联系。命名论假定世界是由一个个孤立的事物构成的,语言是由一个个孤立的词汇构成的,现实世界的事物与词汇是一一对应而互不相关的。命名论认为一个词汇必然对应一个事物,如果该词汇没有对应的事物,那么该词汇就没有意义。然而从心理方面看,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模糊不清的星云,而语言及其声音表达也没有事先划好界限。语言符号与思想的对应是由社会规约来决定的,语言对世界的表达是任意的而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意义不是在单个语词与对象的一一对应中实现的,孤立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

(二)“语言转向”的本体论

1. 古代本体论以及近代认识论思维范式

古代时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人们力量的弱小,无法与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抗衡。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们在寻求内心稳定及万物本体的过程中把“存在问题”发展成为西方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范式。 然而这种思维范式引发了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1)处于彼岸的本体世界有何存在依据?(2)处于此岸的人如何通达到处于彼岸的本体世界?为了走出困境,必须首先弄清思维主体的认识特性和主客体的认识关系,于是西方哲学开始了“认识论转向”。西方近代认识论认为:一切客观世界的存在都是进入人的“意识”并被人认识到的东西,将“思存关系”作为探究存在问题的逻辑基点,确立了“思想”的主题地位。近代西方哲学奠基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探究客观世界的真理及存在问题找到了来自思维主体的认识的根据。他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真理的本质是由人来规定的。

2. 现代语言转向论思维范式

笛卡尔确立了理性的绝对权威,但是,以主体的理性思维认识世界又带来新的困惑:如何确证以人的自主意识认识的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事实上,人的思维的载体是语言,“语言不但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表述”( 潘文国2008: 19)。于是西方世界试图通过理解语言的机制来理解世界的机制,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对世界的表述。这就是西方现代思想的“语言论转向”。其思路是(1)将人的本质界定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性存在物,人的语言观决定着人的存在观,人的言说方式影响着人与世界的关联( 赵奎英2009: 69)(2)语言与世界同构,语言是事物的逻辑形式,思想是现实的逻辑形式,我们所理解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的世界。(3) “语言不仅显示了人自身的存在,而且打开了人通往世界其他存在者存在的通道”( 彭富春2005: 10 – 11)。

3. 索绪尔的“语言本体论”哲学观

索绪尔在《教程》中揭示了语言的哲学本质。语言是一种“依靠规则实现自己的运作和存在”,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体即本体。 索绪尔发现,人类的语言是由抽象的概括的“语言”和具体的实在的“言语”构成。他认为“语言”才是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和社会性的部分,是可以用来研究语言的本质和内在的对象。他进一步区分“共时”和“历时”,认为语言的发展总体上是稳定的,不变的即共时的,是语言发展的真实状态,只有探究语言在共时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和规律才能真正认识语言的本质。

索绪尔在语言自身的生命中探究语言的在与是,“第一次赋予了语言以本体论地位”( 刘艳茹2005: 53) 。语言不是辅助工具,而是具有自身运作规律、音义结合、完整统一的特殊本体。他从哲学高度揭示了语言的本体特征和本真存在。

参考文献:

[1]潘文国.从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到语言研究的哲学转向[J].外语学刊,2008,2.

[2]刘艳茹.形而上的“价值”与形而下的“用法”——索绪尔与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比较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

[3]彭富春.哲学的主题与方法[J].哲学研究,2005,3.

[4]赵奎英.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对生态美学文化研究的历史性建构[J].文学评论,2009,5.

猜你喜欢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论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互补性在翻译思想中的体现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荒诞与现实——《纽约提喻法》结构主义分析
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关于舞台空间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思考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块茎、流变与解辖域化的语言——得勒兹后结构主义语言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