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机构以及高校开始了对电影理论的研究,实践论对电影理论的束缚终被打破,而针对电影的研究也从内部向外部转变。之后,符号学以及精神分析学对电影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理论在当前也呈现出开放的结构。这不仅为电影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模式,同时也让电影理论呈现出更加开放的结构,充满了潜力与可能。本文分别阐述了结构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对电影理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者共同对电影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 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影响
从广义的文化语境角度来理解,当前的电影理论可以看做是20世纪70年代“五月风暴”的精神遗产,虽然革命失败,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结构主义。虽然学者们对西方文明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但是对于结构万能已经不再迷信,他们想象中的资本主义远远没有现实中的复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同样对电影非常感兴趣,对电影的研究也都体现着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色彩。除此之外,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对电影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理论都在电影理论的研究中涌现,同时又最终离去。
一、结构主义符号学对电影理论的影响
索绪尔的符号学是结构主义符号学诞生的基础,经过了布拉格学派以及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结构主义最终在法国开花结果。结构主义强调事物以结构的形式存在,结构中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制约。所以,当人们对某一事物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分析该事物的结构,同时还要分析结构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与语言系统、历时与共时、所指与能指、内涵与外延。语言在语言系统当中,它遵从语言系统的所有准则,语言归属于个人,而语言系统则属于全民族的。语言体现着语言系统,而语言系统给予语言广泛的意义。在语言与语言系统之后,索绪尔提出了历时与共时。索绪尔认为,不论任何事物,它必定包括了两个方面,在空间中存在以及在时间上的连续。空间以时间作为持续形成了历时,而时间以空间的存在形成了共时,语言一方面作为静态对象供研究,另一方面又是进化实体。所指与能指,索绪尔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括了两个部分,即所指与能指,被表示成分与概念是所指代表的内容,成分与语音是能指代表的内容。简而言之,能指组成表达面,而所指组成内容面。所指与能指经过扩展,形成了内涵与外延,内涵表示的是语言究竟说了些什么,而外延则表明所说内容之外的东西。结构主义语言学对电影理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之所以能够通过结构符号学的角度对电影进行研究,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电影借助日常行为与事物来创造出一定的意义。对电影的研究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结构主义模式。
从符号学角度对电影进行研究,从最开始就饱受争议,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角度来看,如果电影被看作是一种符号,那么它是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结构主义符号学认为,不论是现实存在的还是现实反映的都属于符号,所以,符号以及符号学所涉及的面是十分宽阔的。在符号领域所涉及的面当中,包括了电影语言符号学以及自然语言符号学,而电影语言学以及电影符号学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语言学与符号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些研究者认为,在研究电影理论时,没有必要对符号学与语言学之间的问题进行探究,不需要讨论究竟是电影语言学包括电影符号学还是电影符号学包括电影语言学,二者应当是等同的关系,电影符号学就是电影语言学。在传统的电影理论当中,电影被公认为一种语言,这种认识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异议。20世纪20年代,研究者路易·德吕·克认为,电影属于一种国际性语言,它跨越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界限。电影中所表达出的语言属于全球的公用语言。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电影语言观也只能看做是一个比喻,虽然先前的研究者对电影以及语言的关系进行了哲学研究,但是却没有从语言学学科角度对电影语言进行科学分析。作为现代电影理论创始者的克里斯蒂安·麦茨,它将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应用到研究电影当中,对电影表意方式进行研究。结构主义符号学本身就是取决于语言学以及艺术范畴,所以把电影定位成为一个艺术作品,可以有效地对这个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的批判以及评论,并且可以在这种论模式中,发掘出符号意义以及传递双方得以更加有利的互动。这种评论方式,也许不代表使用者的批判立场,这是与其他的论模式不相同的地方所在。这是一种分析方法,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方式。因此,结构符号对于电影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简单来说,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分析方式,已经突破了对于电影作者或者是创造者的个人意图,而步入了更为复杂的文化信息中把握电影的真正意义。通过结构主义符号学对电影的评论与其他理论有极好的兼容性。结构主义符号学无论从内部还是从形式上,都可以对电影作品进行深入的讲究,可以与其他的评价形式相辅相成,更能体现出结构主义符号学对电影的影响。
二、精神分析对电影理论的影响
布洛伊尔与弗洛伊德共同著作的《歇斯底里研究》是精神分析学诞生的标志,几乎在同一时间,电影也产生了。精神分析学对电影以及电影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是无意识理论,他认为意识结构是一个从上到下、从浅到深的多层次结构,即有无意识、意识以及潜意识共同形成的动态结构。根据这种观点,弗洛伊德最终建立了三重人格理论,即本我、自我以及超我。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拉康镜像理论的出发点。对于半岁到一岁半的婴儿,他们在镜中看到自己时,会将这种图景认为是自我。动物对镜像的兴趣很快会逝去,而人则不同,人属于恋镜动物,人的潜意识中会认为镜中的一切都与现实中的一切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将镜中的我看作是现实的我,这也是本体论的意向性整合,对自己总体性的先行镜像占有。自我即是他者,这是拉康最为精辟的论断,也是对他者理论最为创造性的认识。主体位于自我与他者之外,主体形成的过程即是镜像阶段。拉康认为,主体是被询问者,所有的问题以及疑问将主体包围。对于婴儿而言,他在镜前对自我进行认识的过程可以成为一次同化,在婴儿的世界当中惟一的他者就是母亲。经过一次同化后,婴儿的想象大门被打开。拉康对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修正,并将其分成了三个阶段,即母子双边关系阶段、父亲接入关系阶段以及孩子与父亲二次同化阶段。
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是精神分析学对电影理论最显著的影响,很多人将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看作是电影的第二符号学。电影第一符号学以及电影第二符号学构成了电影结构主义符号理论的整体。电影第一符号学最终演变出叙事学电影理论,而电影第二符号学则为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提供了思想平台。从这个层次上看,现代电影理论基本上是通过结构主义符合学理论发展而来。观众的出现是电影第一符号学向第二符号学过渡的关键标志,此处所指的观众是文本结构内部的观众,而并非到电影院进行现场观看的观众。拉康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了凝视的机制,凝视被看作是一种控制力量与统治力量,凝视代表着存在,确认凝视即确认在场。在传统的电影理论中,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主体与制作者的关系上,而凝视理论被提出后,对电影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主体与观众的关系上。麦茨在精神分析学中创造出了另外一个专业术语“想象的所指”,对电影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想象”取自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而“能指”则源自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麦茨认为,与其他领域相同,电影的精神分析路线就是符号学路线,麦茨将最难理解的想象界称为一种难以翻越的障碍,所以对电影的研究最终任务是将想象界中的真相分析出来,揭露其中的假象。想象的能指本身就包括了双重的内容,想象是被表达的内容,而能指则说明的是表达手段。麦茨将电影看作是一种梦,但是这并非简单的比喻,他找到了梦境与电影之间的三点区别:在观看电影时,观众对自己所处的状态比较清楚,而做梦时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梦境中,即主体感知态度不同;梦境中并不具备现实刺激物,但是电影中却存在,即二者的主体感知形式有差异;电影的逻辑以及二次化程度都高于梦,即二者的主体感知内容不同。电影中所发生的一切必须以观众的缺席为前提,然而观众必须到现场对这种缺席进行指认,但是观众并不会介入到银幕当中。电影制作者了解观众处于缺席状态,但是电影的拍摄还必须以观众在场为前提,即面向观众进行表演。此外,电影是一种可以达到视觉冲击的作品,通过摄影技术可以很容易让大家体会到梦的效果。这些让作家无法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通过视觉的影响来表达出影片中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包括梦。这样的形式就成了早期的心理分析对电影的评价。简单来说,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方式,让电影观影者转变成了梦的主体,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感受来自于影片传达的感受,是让观众的精神能量得以释放的一个过程。
三、结构主义符号及精神分析学
对电影理论的共同影响
结构主义符号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这种形式的学科与传统的自我心理学有所不同。是一种对潜意识信仰的体现,同时也会有贬斥自我的后现代思想。两者之间借助了语言学的研究理论,来解释潜意识以及自我人格的结构。通过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来对结构主义的内容进行补充,并且通过相关的理论论证了其方法。换句话来说,精神分析学对于结构主义符号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结构主义成为精神分析学的基础理论,这是一个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变革。
从整体上来看,采用某种不同形式利用结构主义语言融入于精神分析学后形成的拉康派精神分析学,这种精神分析学已经不仅仅只是语言学化的精神分析。曾经就有学者表示过,拉康用“能指”来证明了在语言当中保留着某一个层面的基本化形式。这也充分表面了电影理论的层面上将拉康的主要思想范式与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理论连接,从而为建立起全新的电影观念以及电影美学的理念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尤其近年来许多国外电影都已经融入了具有哲学意义的电影理论,比如:《盗梦空间》《源代码》等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但是对于在我国针对此类影响的评价大部分都不得要领,如果利用好结构主义及精神分析学结合的相应理念,大大有助于对此类型影片的电影理论以及电影美学有较深的研究与拓展,从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我国的电影理论能够与世界水平相同步。
四、结 语
总而言之,符号学以及精神分析学对电影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符号学电影理论以及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为电影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模式,让电影理论呈现出更加开放的结构,充满了潜力与可能。
[参考文献]
[1] 胡星亮.西方电影理论史纲[M].北京:中华书局,2005:291.
[2] 帕特里克·富瑞.危险的增补与凝视的妒羡[A].克里斯蒂安·麦茨,吉尔·德勒兹.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C].吴琼,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3.
[3]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5.
[4] 克里斯蒂安·麦茨.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M].王志敏,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75.
[作者简介] 刘涵(1979— ),女,四川合江人,硕士,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与设计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