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薇
【摘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对公共图书馆和基层文化站的自动化、网络化,以及资源建设和大众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大规模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形成了丰富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面向基层服务的数字资源提供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建设和对外服务犹如共享工程的两大推进器,因此,必须围绕地方特色资源,构建共享工程资源库群,以及创新地方特色服务,构筑共享工程服务体系。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服务体系
一、全面推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1.公共图书馆大规模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形成了丰富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目前,省、市级图书馆普遍开展了数字资源建设,使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65TB。其中,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整合加工约13TB的数字资源,各级分中心整合完成了约52TB的数字文化资源,主要有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并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
2.面向基层服务的数字资源提供能力显著增强。共享工程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已建成庞大的、分布全国的服务网点,依托电子阅览室和卫星接受网络等设备,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全面提高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服务能力,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水平。
资源建设和对外服务犹如共享工程的两大推进器,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共享工程的重要标志。而资源建设及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地方特色的理念来构筑,也就是说,资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本地的具体实践。
二、围绕地方特色资源,构筑共享工程资源库群
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的核心。要保证共享工程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以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商州文化、湖湘文化、徽州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等等。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就是对祖国丰富的地方、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形成共享工程地方的、民族的、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库群,充分展示其资源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主导地位。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使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将加大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力度列为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加大本地区文化部门直属单位和各地方剧团的资源征集和整合力度。可专门派人走访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歌舞剧院、地方戏艺术剧院、艺术研究所等各有关单位,征集地方文化信息资源,投入数字化加工。
第二,注重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征集和加工。如湖北省分中心征集了民间优秀文化资源,其中有:江城八怪作品500余幅、《楚风楚俗》摄影作品300余幅,制作了江城八怪、荆楚华章、楚风楚俗等一批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库。
第三,发挥市、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加数字资源存量,丰富资源内容。如:宜昌市为保护、抢救当地宝贵的民间文化,着手建立“宜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他们很早就拿着录音机、照相机等,到大山深处,到农村基层,搞调查、取素材。3.创新地方特色服务,构筑共享工程服务体系。
共享工程在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全国来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广大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满足。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创新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途径。
1.立足地方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目前有多种建设与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共享机制模式,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结合建立的基层服务点;二是互联网服务模式,如共享工程中心通过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服务;三是卫星服务模式,如共享工程卫星服务点;四是移动硬盘/光盘服务模式,如通过硬盘/光盘传输开展服务的基层点。
2.共享工程本身是一项创新工程。共享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因此,我们要按照陈至立同志在贵州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要求,即:一切有利于共享的机制都是好机制,一切有利于共享的办法都是好办法,一切有利于共享的途径都是好途径,立足地方特色,不断地创新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途径。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来实施共享工程,使其真正成为群众喜爱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徐欣禄,黄艳.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考[J].图书馆界,2007(1).
[2]张彦博,刘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创新实践[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