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宪平
摘 要:初中数学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好数学。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学生;中心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学好数学的求知欲望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数学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一些形式自由的讨论会,让学生针对诸如数学有用吗?难学吗?基础差些的同学能否学好数学?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让他们认真画、剪、叠,从中体验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我们应侧重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培养他们向往数学,热爱数学的思想。
二、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我们应根据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征,切实做到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思考回答后再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中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我们要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在每章节内容的后面都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充分发挥这一栏目的作用,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侧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寻求答案。同时,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他们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能促使学生及时进入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数学中有很多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有必要引导学生三、五个人一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数学知识。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1.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可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先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或者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平角,然后提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给予证明,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数学教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较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主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倡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精心设置好一个个的问题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寻找丰富的背景资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