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朋 杨珖
摘 要: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给一个人提供物质保障,也提供着精神保障,家庭的这种保障和国家不同,家庭保障更具基础性、牢固性和全面性,特别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关键词:家庭;青少年;成长
家庭在青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青年在创业发展的初期,其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所具备的价值观的塑造,失意受挫时所需的情感抚慰,以及发展过程中所要建立的社会关系等等,都需要家庭为其提供全面有效的帮助。其次,从经济生产的角度而言,家庭是最为坚实的经济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职能使得家庭成员之间互助互补的分工合作形式得到了牢固的强化,这使得家庭在青年发展过程中所提供的保障无可替代。
家庭的这种牢固地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为明显。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宗法礼仪建构起来的社会关系网,这种社会关系网最大的特点是经济风险共担,互相帮助。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过:“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因此,在社会保障基本缺位的传统中国社会,家庭保障对青年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家庭的功能却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冲击。
传统家庭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家庭形式的多元化。和传统的大家族相比,现代社会的家庭规模日益减小,老人与子女不生活在一起,或者不同分支的亲戚分散在各地,也很难见到以前社会中一家兄弟六七个的现象,家庭规模正在收缩,其保障功能不言而喻也在削弱。另一方面,家庭的形式也日趋多元化,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等家庭形式的出现对家庭保障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其二,家庭关系的脆弱及不稳定。当今时代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转变很快,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已不再普遍,这尤其体现在离婚率的持续增高上,以四川省为例,根据《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省共77.42万对办理结婚登记,22.96万对办理离婚,离婚人数是14年前的6倍。离婚率的走高无疑给家庭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而家庭的功能也免不了因之而大大降低。其三,家庭的“离心”和“空心”化。所谓家庭的“离心”和“空心”化,是指凝聚家庭这一共同体的精神和情感因素被逐渐淡化,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随着“打工经济”兴起的农村社会,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在家乡的儿童缺乏必要的抚育和关爱,使得传统家庭“情感抚慰”的功能大大降低。儿童在这种“缺爱”的环境下成长,必定会为以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诸如孤僻、冷漠、自闭等心理问题,很难保证青年在这样一种心理背景下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今时代,一方面是青年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家庭在当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削弱,因此,强化青年发展过程中的家庭功能就成了当下的题中之义。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当前对青年的保障呈现出弱化家庭保障、强化社会保障的“此消彼长”的特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家庭保障的功能在当下的具体语境中仍需得到制度性的强化和政策性的支持。
首先,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虽然我国的社保制度在不断地取得进步,但和西方国家相比,某些制度建设还相对落后,尤其在农村地区和沿海“打工经济”的工厂,相应的保障更是显得脆弱。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为例,农村地区一些小疾病,医保还可以覆盖,但涉及到大的、严重的疾病基本还要靠家庭的支持,而对沿海地区的打工青年而言,由于相关权益保障意识的缺乏以及在劳动力市场上博弈地位的弱小,往往得不到相应的保险救助和保障支持。
其次,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全面性一方面体现在在青年发展的各个阶段,家庭都会参与到其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青年的发展而言,家庭能够提供的支持范围覆盖了物质、精神、经济以及情感,是只单纯提供经济救助的社会保障所无法比拟的。而在青年的发展过程中,这并非可有可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情感精神类的支持对青少年可能更加重要。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即使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健全,家庭仍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最后,我国有深厚的家庭保障的传统,与之相应的也就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诉求。在某种意义上,“家文化”的情节已经积淀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传统的“家文化”不仅使得“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更在精神意义上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感寄托。即使在变革剧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家”仍有着深厚的文化情结,从每年春节的“大迁徙”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家”有着普遍的感情诉求,而这绝不是简单地通过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就能解决的。这启示我们在接纳新的变革的同时,传统中固有的优良传承不能丢弃。
因此,在青年的发展过程中,家庭的功能需要在制度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就目前而言,城镇化无疑是解决当下城乡二元体制对家庭功能所造成冲击的一条途径,尤其是对受“打工经济”影响的家庭而言。而另一方面,提高劳动者收入,保障劳动者基本权利也会对增强家庭的经济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变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1至10页.
[2]葛浩阳《市场化的“劳动力”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载于《改革与战略》2015年第3期第10至13页.
[3]巫文强《社会生产和分配与人的生存发展》,北京:线装书局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