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走向高效

2016-05-30 11:52杨贵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读后感一节课注意力

杨贵刚

高效课堂是近些年教育各界乃至其它领域一直在不断讨论研究的课题,然而却始终不能得出大多数人都能认同的一致结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环境。对于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更是莫衷一是。

我认为,如果讨论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走向高效,最不能回避的便是阅读和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和阅读教学尤为重要,这两者关系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单独进行,分别设置作文课和阅读课。事实上,这两者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亦可同时进行。

那么,如何才能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呢?

首先,通过课内文章的读后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其中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便是把主题相类似的文章归为一个单元,让学生能够集中感受相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技巧。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教授课文时通常是教师课上抛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常很难有同学注意力集中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其实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在课下独立解决。通过布置作业写读后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渐有目的,有兴趣的去读课文,因为学生要想写作,必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这不仅是在锻炼学生的写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慢慢提高,因为学生想写出有内容、有思想、有共鸣,并且能够获得肯定的文章,通常他们私底下还会借助全解之类的参考书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无形当中会阅读大量的关于文章当中所用精彩字词、语段、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的赏析,长此以往学生阅读的总结、概括、分析、鉴赏等能力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通过课上展示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如果只写读后感,学生必定会产生厌烦心理,慢慢的就会变成对作业的应付,起不到实质性效果。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已经完成对课文的阅读,解决了必要的基础性知识问题,课上只需做必要的检测提示即可。而课上主要是时间用于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心得。由谁来分享也由本组同学决定,一组内推选出到前面展示的同学,不一定是写的最好的,哪怕是有几处或一处有亮点即可。展示完毕之后本组同学给出推荐理由,再由其他组给出点评意见,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针对学生展示的读后感所涉及的相关阅读和写作问题给出意见,并根据具体展示、小组推荐理由、别组点评等情况给各小组赋予具体分数。这样小组之间便有了竞争机制,同学们既得到肯定又收获经验及改正意见,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阐述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条理。

最后,教师总结激励。教师对本课内容及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把学生展示过程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并对同学们加以有针对性地鼓励。这样的授课看似凌乱没有条理,实际却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整个课堂都是围绕着学生自己的思维在运转,他们更愿意听到别人对自己表现的中肯意见,也愿意为别人的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别人越来越好,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教师的总结也多是围绕学生自己,只有最后的补充完善是教师讲授的内容,然而一来时间较短,二来学生也想要知道这么多人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之后还有哪些是没有考虑到的,因此依然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堂的高效也由此得以良好体现。

此外,有人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达一节课之久,这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学习内容或形式不感兴趣,二是课堂缺少适时的两点刺激学生的神经。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足够的课前准备,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对什么内容、什么样的形式感兴趣,有些时候内容是无法改变的,然而形式及在什么时候加什么样的激励却是教师可以把控的。比如有一次在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并没有遵循传统的授课过程,而是把杜甫生平用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穿插对于古诗的讲解,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听的津津有味,因为爱听故事大概是孩子的天性,一节课结束孩子们都感叹“一节课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这应该是对教师授课最大的褒奖了。

由此看来,无论是阅读和作文教学,还是其它内容的授课,想要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高效,归根结底在于教师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一切的症结在于教师有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不同意有人说的“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略显极端,但其实也能够实际地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果每个老师都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准备授课,我相信,即便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教好,也可以使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些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可以变“痛苦”为享受。

猜你喜欢
读后感一节课注意力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让注意力“飞”回来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托马斯的一节课
“读后感”等十七则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