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16-05-30 11:35方华新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新课改课堂教学

【摘 要】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素养,是培养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育,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素养密切相关。在现实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效果不尽理想,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异化”的表现入手,找出教师课堂创新的误区和盲点,提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新课改;课堂教学;创新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素养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学习、创新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标志。以学生为主体,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等是课堂创新的基本要求。创新课堂理念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不断得到深化,创新课堂要求教师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有创造性地学,要求教师把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贯穿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效果却与课堂教学创新的初衷发生了偏差,甚至相距甚远。

一、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异化”的表现

(一)偏差性的创新方法

新课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强调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体验的结合。然而,有些老师不能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仍然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向学生灌输记忆和模仿的方法,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成了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这种重复性、低端性、机械性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压制。“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时学生连课本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明白,更别提如何在教材知识基础上建构创新潜力了”。

(二)功利性的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合理的教育创新动机是有助于教学的。伴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创新性学习形式不断地在公开课、优质课中得到展示。然而,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教学中难以看到师生之间思维和智慧碰撞的火花,与其说师生是在进行创新教学,还不如说是一堂经过周密彩排的“戏剧”。如此功利性的创新教学,实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热情。

(三)表面化的创新手段

新课改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简单地认为课堂创新手段就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以往往搞一些花哨的教学形式, 而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对信息化教学效果期待过高,用课件代替粉笔、黑板,甚至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表面热闹的课堂创新手段无法掩盖学生收获甚少的事实。

(四)落后化的创新观念

卡迪罗的研究指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训练可以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质疑精神是创新素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学生没有了质疑能力,创新也就成为了空谈。由于教学创新视野狭隘,教学创新观念落后,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会也不希望给学生提供实质性的提问、质疑机会,也不鼓励学生挑战教师的教学权威。教师教学观念中的“懒教”思想,直接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课堂创新素养的改进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是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根本途径。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而课堂教学创新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积极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素养才会得到潜移默化式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既需修炼内功,又需外力推动;既要学习反思,也要合作分享。

(一)教师方面

1.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

一是构筑课堂新模式,使课堂从孤立封闭走向开放融合。打破维持性学习或接受性学习的课堂观,从被动式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走向主动思考、大胆表达、相互质疑、互助共进的“活力式”、“互动式”、“争议式”的课堂模式;二是培育课堂的内部组织,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形成班级或小组内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创新团体模式,培养学生群体的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调节课堂创新的平衡状态,不断打破课堂的平衡与“沉默”状态,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通过课堂创新平衡状态的合理调控,保持学生永不衰竭的课堂创新力。

2.达到质量兼备的知识储备

教师不能囿于自己的专业和学科范围,而应优化知识结构,扩展知识范围。知识积累只有在达到一定的“量”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质”的变化。教师只有努力储备知识量,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了最优的状态,才能在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寻找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在知识渊博、触类旁通的基础上,教师才能集聚创新的能量,从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展现出创新的能力。

3.培养务实创新的治学态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保持务实创新、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勇于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畏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同时尊重、吸收其他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观点,在各种思想交流碰撞中激荡和启迪智慧,并把其他师生好的创新性教学思想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4.树立创新求变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教学观念及时得以更新换代,教师教学行动才会紧跟社会发展方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新旧与否,教师都应该以创新的意识去讲解知识,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融会贯通到自身已有知识体系当中。教师应时刻以创新求变的理念来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规避观摩课和公开课中的“作秀”、“应付”心理,而应该让课堂创新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新常态”。

(二)学校方面

1.团队合作,分享教师教学创新经验

新课程中综合实践课程的比重日益上升,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逐渐增强,要求增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因此,学校应设法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引导教师摒弃以往单打独斗和学科有别的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积极建立教师专业群体对话机制,设立专门的教师教学互动场所,建立专门的教师网络交流平台,让教师们能彼此分享自己的智慧与经验。积极开展创新教学观摩、校本培训等研修活动,通过团队学习与专业对话的方式,让教师们彼此分享创新教学经验,进而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2.机制激励,建立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由于创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缺乏,导致了部分愿意参与创新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教师意愿大大降低。因此,要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创新课程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工作绩效与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挂钩,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手段相结合,为教师提供创新教学的制度环境,用机制激励教师参与创新教学。

三、总结

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互相配合,共同推动。教师要成为课堂生成的引领者和“助产士”,捕捉课堂的有效信息,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生成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最高追求,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把创新学习和创新教学行动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各个环节当中,鼓励、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从而使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王露.浅议初中语文课堂创新[J].教育论丛,2010(8):127.

[2]王敏勤.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J].江西教育,2008(8).

[3]韩琴.国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1)

[4]李程凡,姜雪.浅析教师课堂创新素质的提高[J].考试,2012(9):52.

[5]张伟,杨斌.论教师的课堂创新素养[J].教育研究,2011(11):43.

[6]王天平,李森.论课堂教学创新的内涵及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6):29.

作者简介:

方华新(1987~),男,湖北阳新人,湖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新课改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