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飞飞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各教育影响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过程。可是有些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忽视了品德形成是个长期反复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过程,只重讲授不重内化,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培养了些“纯道德”的学生。那如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人就此做探究与思考。
一、走进课堂、关注学生,发现问题
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到,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太吃力,以免形成厌学的情绪。如果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同时坏的学习习惯到中学后也不太容易改进,所以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礼仪教育、读书习惯等方面老师也应该适当地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成长。
二、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一)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上课时要迅速地起立,并鞠躬行礼,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并说“同学们坐下”时再坐下。但学生迟到时,要求学生应该轻敲教室的前门,并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时进入教室。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发言时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取笑别的同学。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适时地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品质的内容。告诉他们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见到老师、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当在公交车上碰到老年人时应该主动让座。当别人帮助自己后应该道谢等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课堂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培养。例如:我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中,根据教育目标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参观游览、观察艺术活动、上课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特产、新型建筑等事物的有关了解,动员他们多了解我国最近几年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那些新发明,激励学生多学知识,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教育中有不少的学生情绪激动,听课认真,发言积极,不是表面的热闹。
(二)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开门、关门时要轻。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小学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节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能向父母经常要钱来买零食。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在使用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
(三) 联系课内外,多于家长沟通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大多数家长都很重视,配合老师抓好孩子的学习,但是有些家长并没有关注到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本次家长会的目的就是引起家长对我们刚入学的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重视,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优良好品德的学生的培养,绝不是单单靠学校就能完成的,比如,在学校,老师今天刚讲过不能不礼貌、不能骂人等等,家长回家就脏话连篇、举止不雅,学生会跟谁学呢?虽然通常情况下,不论是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一般都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但可以多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又可以多多帮助品德教师与家长沟通,我想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作用。
总而言之,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学生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学生要想课堂上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强化课堂常规的培养,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课堂常规的培养,其实就是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人们常说,做法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德,品德決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将终身受益。作为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小事”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既需要我们有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始阶段,是养成良好拼的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应把握好教育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成为品德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