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
含参恒成立与能成立(有解)等问题一直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常以函数、方程、不等式和数列等知识点为载体,渗透着换元、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在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然而,这些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面看似简单,但考生却容易混淆且不易区别,题目若再与“任意、存在、唯一”等叙述语句相结合,考生更是迷惑不解,这就导致考生各类错误的发生,下面从一道题目谈起,让考生认清这一类容易混淆问题的本质,以便更好地备考.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迷雾中——迷惑重重
6. 已知函数f(x)=ax2-4ax+2a+6的值域为[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实数a=3,提示:这是恰成立问题,问题等价于f(x)=ax2-4ax+2a+6的值域为[0,+∞),等价于f(x)≥0在R上恰成立.)
由以上可知,我们对于含参不等式中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容易混淆的问题要慎思、明辨,莫让这些“迷雾”遮住我们的“眼睛”,要去却其“面纱”识“真颜”,只有我们真正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那么可以更好地应对方法灵活多变、技巧性强的含参问题.因此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既要理解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的含义,又要根据具体的题设条件,认真分析题目中的结构特征,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加以分析探讨,熟练掌握分离参数法,数形结合等常用的方法,从而能在解题中选取恰当的解法.只有这样“明辨、清源”,我们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才可以“水源不断、活水常来”,最终笑傲2016年的考场.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