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伦理特性

2016-05-30 07:09:56张亚君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1期

[摘要]城乡医保体系除了涉及到经济层面还与伦理价值有关,有让人去挖掘、梳理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伦理方面来对城乡基本医保体系的建立实施反馈等不同的地方来检查。伦理关怀更加注重人的生活情况,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与之相符的生活环境,也肯定了人类对本性的解放和自由的渴望。这种思想还提倡一种德性,要把人当人看,由此产生的所有情感和认识,最终就变成了道德上由思想来支配的行动方式。

[关键词]城乡医保体系;伦理价值;公平公正

一般从伦理的角度可以看出,虽然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缺少了物质财富,但他们作为人的各种价值是不能消磨掉的。康德认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因此他的道义论强调的是人的尊严。其实康德的思想更倾斜于形式主义,但他还是对人表示了某种意义上的尊敬和礼赞,我们是秉着让病人就算不富裕也能享受人的权利的目的才建立城乡基本医保体系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并且又不存在健全的城乡基本医保体系,患病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就很难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人的尊严也就随之丧失,而人只被当成了在社会生产中创造利润的工具,也就是把人当成牟利的手段。康德的“道义论”认为保障基本的医疗服务满足了人对尊严的维护并达到社会公平的要求。而罗尔斯的“正义论”以理性主义作为基础,注重社会公正,在某种意义上传达了伦理对人的关心。而罗尔斯的“正义论”则认为,珍惜人的生命才能显示对尊严的保护,并且要保互人的各项权利。因为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原因,我省医疗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对于各个群体来说是不平等的,这部分群体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的权利不仅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受到各种不法侵犯。因此,为了体现伦理道义,实现社会公正,补助这些群体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要让政府更加彰显他们的责任和道义,最重要的是保证群众的最低生活底线,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让大家一起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此外,医疗保障体现的是道德关心,它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发挥了较为标准的准则效果,是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医疗协作隶属于社会相互帮助的思想,这种思想最早来源于“轴心时代”,那是在人类文明的主要构成时期,当集体中的某个个体遭遇灾难的时候,该集体中的其它成员会帮助他度过难关,这是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出现宗教之后,也将这种观点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之一,因此,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上都是教会在运营和办理一些社会保障工作。

英国在15到17世纪发生了的圈地运动,使得不少劳动者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为此,英国政府公布了《救助法》来防止社会动荡的发生,该法案的首要准则即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救助是一项有利的福利行动而不是消沉的举动。这项法律的颁布很大程度上强调了人性而不是過去的神性更加表现了对人的尊重。这个时期的欧洲,由原本的社会和教会救助逐渐转变为以国家为主体的救助体系,也就是说,国家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在欧洲完成工业化之后,医疗保障和其它社会保障正式成为了社会上无法缺少的一个准则。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为了解决政治斗争和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俾斯麦政府逐渐发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这表示德国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有关医保的完整体系。而在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医保工作,在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医保工作在社会上扮演了无法取代的重要角色,影响也更大了,从而更好的缓解了社会矛盾。上世纪50时代初期,医疗保证体系才在我国有了初步的建设,劳保医疗要在乡镇企业单位中扩展;公费医疗要用于国家机关的工作单位;乡村推行协作医疗。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医疗保障体系的功能。从医疗保障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国家依靠医疗保障来实现对国民医疗保障的承诺并维护社会的安稳,这也是国家为本国公民提供的一项福利措施,并确保医疗保证体系能够包含现实中所有的问题;公平公正是医疗保证所要坚持的,要让被医保包含的群体的基本医疗情况得到改善,社会才会更和谐,社会才能更持续的向前进。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的根本结构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准则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都包含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城乡基本医疗保证体系是由许多分支组成的,国家财政负担起了其中绝大部分的费用。人道主义思想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再次分配国家财政和国民收入,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所涉及的人群(尤其是艰难人群)进行一定的经济条件上的救助和道德层面上的关心。

参考文献

[1]代志明.新农合“制度外农民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9(5)

[2]孙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探讨[J].兰州学刊,2008(10)

[3]孙淑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关系及其利益冲突的分析——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依据的视域[J].甘肃社会科学,2009(3)

[4]肖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模式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8(3)

作者简介

张亚君(1989—),女,汉族,山西朔州人,在读研究生,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