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婷婷 刘建
摘 要:该文主要是以信息公众平台为基础,通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信息公众平台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剖析。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基于信息公众平台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发展战略思考。使信息公众平台的使用,对传播校园信息、校园文化、师生互动交流,以及学校对内、对外的宣传交流的重要渠道,其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信息公众平台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144-02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陶冶师生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型的信息传播软件,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载体,使校园文化具有传播速度的及时性,传播内容的自主化、传播方式的互动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是高职院校上午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开放新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是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是高职大学生群体所特有的“文化标签”。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信息公众平台要在高职校园文化传播中要充分发挥其传播的优势,传递正能量。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
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职院校这一特定场所内,是师生在校园活动中所构建的校园文化系统,它既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又具有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其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特色性和融合性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1.3 信息公众平台
目前,关于信息公众平台没有准确的概念界定。该文对信息公众平台则界定为:基于新兴媒体——微博、微信、易信等,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自由获得信息,
使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展现,是信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存在方式。其信息公众平台具有层次性、交互性、统一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是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大学生群体所特有的“文化标签”。高职院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理解和认识到校园文化在校园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建设的进程中处处彰显高职院校的特点与精神,努力驱策广大教职工为校园文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加大基础性建设、文化、体育、娱乐、相关专业设施的建设,来提高教学环境和质量,着重职业技能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开放新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2]。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也具有其个性特色。
2.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 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只着重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略了校园制度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载体、标志,但其核心与内涵应该是精神文化的建设,在建设的深层次认识不够,目光狭隘,不能引入合理、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互为有机体。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加强基础性建设,大搞教学楼、实验楼、建广场、大买仪器、种草栽花等进行外在形象工程建设,普遍比较重视;但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需要的加强和完善,忽略对隐性的、潜在的精神文化建设。
2.2.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个性化渐失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仅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共性,而且还应具有职业院校的个性。不同的职业院校要突出职业特点、专业方向、专业特点、专业定位以及专业理念等,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然要突出独具一格的个性。信息的发展,科技的普及进步,网络的盛行等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也导致了部分学校只着重模仿其他的校园文化建设,而忽略了自身的个性建设,迫使校园文化大同小异。
2.2.3 忽略信息平台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在日益发展的网络、信息平台的社会下,信息平台的深刻影响不容小视,在推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信息平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的海量的资料与信息,广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加强了信息交流,丰富了技能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交流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信息平台提供宽广的交互空间,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主体意识。
3 信息公众平台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3.1 信息公众平台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兴载体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潮流涌动最活跃,思潮激烈碰撞、学术自由、科研创新的思想圣地,需要以先进、与时俱进、和谐的思想为其内涵建设,以健康、先进的文化活动为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高职院校文化是集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一体的,是高职院校文化的精神与核心,而这种精神与核心的承载方式,不仅仅需要传统的承载媒介,如:广播、校报、海报、电台等传播方式,而且更需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媒介,网络的繁盛带来新颖的文化载体,以传统的纸制到现代电子屏幕,充斥着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这些微信、易信、微博等信息公众平台迅速成为高职院校文化的载体,其特点是:受众群众基数大;做到信息传播的即时和互动;提升学生受众的主体地位;身份验证,达到精准传播[3]。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信息公众平台传播校园信息、校园文化、师生互动交流,被广大同学、老师所认同、接受、使用,为高职院校带来新的信息体验,同时信息公众平台也成为学校对内、对外的宣传交流的重要渠道。
3.2 信息公众平台增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程度
信息公众平台单单作为载体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提高建设的参与程度。学生是高职院校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广播、校报、海报、电台等传播方式,学生出于被动的地位,参与程度与渠道相对单一,而时间相对滞后,从而客观的影响了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
信息公众平台的出现,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张扬且独立的特点,使其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抒发情感、言论自由,符合个体自由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同时,自主的表达及信息公众平台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传播性、受关注性等极大地增强学生参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
4 信息公众平台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传承社会与校园优良传统,同时也肩负创新文化、培养育人、科学发展的责任,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不断接受新事物,如何发挥新事物的积极作用,趋避消极因素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4.1 信息公众平台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因素
(1)信息公众平台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校园的建设提供更加广阔、更加开放的平台。院校传统的价值教育、上课内容与形式相对陈旧、单一,导致学生兴趣的降低。随着信息公众平台的发展,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上课内容与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网上浏览、网上保存随时随地下载与学习。
(2)信息公众平台丰富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学术活动、校园刊物、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都可以与平台构建新模式,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扩大建设的领域。
(3)信息公众平台成为高职院校对内、对外宣传的有效渠道和窗口。院校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学校历史、学校规模、办学宗旨、学校新闻、校园动态等可以及时地对内、对外宣传。通过平台可以了解海量的校园信息、有组织、有目的向学生与社会介绍和宣传校园的学科类型、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工作。
4.2 信息公众平台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消极因素
信息公众平台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但也带来一些消极作用与挑战。严把信息关,加强信息传播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把控,严把信息发布的把关人。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4]。控制使用人在使用信息公众平台的过程中,严把发布的内容、转发的内容。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信息公众平台受到广大师生的参与与吹捧,“刷屏”已经成为师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中,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核心价值观、创新活动等。
5 结语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对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增加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规模,以及实现院校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公众平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兴载体,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程度。为高职院校校园的建设提供更加广阔、更加开放的平台,丰富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拓宽了高职院校对内、对外宣传的有效渠道和窗口。高职院校借助信息公众平台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so.com/doc/4446649.html.
[2] 严建华.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突出“五性”[J].现代技能开发,2002(5):9.
[3] 郭蓉.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文化传播的新媒介[J].今传媒,2014(6):155-156.
[4] 邵培仁.传播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