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红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们语文知识,而且还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学阅读教学实践,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字、词、句的学习理解和熟练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更多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也着自身的特殊性,对于有着丰富内涵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教学更是如此,课堂没有固有的模式,是灵活、多样、多变的。每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都不尽相同,课堂组织也肯定不一样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格外引人关注。针对社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的批评,近年来,广大语文同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的阅读教学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类比赛和研讨活动中。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林林总总的阅读教学形式常常更多的是关注多媒体等新技术、教师的新思维,对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却实际尊重不多,以致新奇、热闹有余而真实、扎实不足,结果仍然走向无效。要确保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首先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形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乐于阅读。
1巧设悬念,以疑激趣
小学生好奇心大,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收能力强。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文笔清晰,意蕴悠长,有的充满幻想,极具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巧设悬念,以疑问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文,以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文本中来,能迸发创新因素,不断获取新知识。如在《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只有三万联军,就能将曹操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课文中来一探究竟。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阶段的语文教育,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非常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求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过深则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循序渐近、由浅入深”的策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孩子能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并能简单复述这句话的意思,便给予鼓励的赞扬。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但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还要能糅合进去自己的感情,准确表达思想。三年级时就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句话,甚至一篇文章,能从句与句之间体会作者的感情,能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并能写出含有自己思想的读后感。四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但要能读懂文章,还要能在阅读后谈出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并能很好地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方法。正是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才能使学生的知识阶梯性地成长。
3多种角度,审视文本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章让不同的人去读肯定有不同的感悟,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阅读所得收获也会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本,以获取不同的感情和认知体验。
其一,从最具语言魅力的地方审视。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广泛收录了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文章,丰富的内容,细腻的情感,风格迥然不同,有的缠绵悠长曲径通幽,有的掷地有声荡气回肠,对于文本中别具一格的语言,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对文本多加揣摩多元解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其二,从流露文本主旨的地方审视。文章的主旨或一主一辅或一主多辅,往往是多元的,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又有谁能清楚地领悟呢?一句“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解读有好多种版本,这是由读者生活积淀、知识构建和语文素养决定的。其三,从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审视。初读文本,每个人往往会对某个地方留下较为深刻的第一印象,触动心灵,感悟颇深,这往往是文章的精彩之处,是作者最想吸引读者眼球的点睛之笔,是表达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的地方。
4激励教学,拓展延伸
新课程改革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会学、乐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适时点拨,热情鼓励,标新立异,再度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想的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始终处在激情满满的状态,乐于尝试,勇于创新,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有不同的看法吗?”“听完老师或同学的讲解,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在精读《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自认不如。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周瑜到底是在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热情高涨。有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面面俱道,综合素质与能力等等均高于周瑜。有的学生认为诸葛亮想的是借箭,而周瑜想的是如何造箭,在智商上已输给了诸葛亮。还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善于把握全局,宽厚待人,而周瑜胸襟不如他,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笔者都加以鼓励和肯定,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还能提高他们对事物及人的判断分析能力。
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加强课外阅读,如学过《草船借箭》后延伸到《三国演义》,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课外内容,使学生自觉地于课外寻求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自主活动中促成合作交往,养成自主探索的兴趣,是当前语文阅读素质教育必须探讨的目标。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立足于文本的整体,紧扣重点词句;活化文本深度,激发学生想象;组织学生读中体验和感悟;在互动中生成情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实践运用。使学生在鲜活的学习、生活世界中实现自主探究与创造,成为局内人,就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迎来了多元化解读的局面,但我们要防止对“独特体验”的过热追捧,对“学生个性”的过分放任,对“多元解读”的过分重视,否则容易导致在实践中对“多元解读”的教学理念出现偏差,误解或曲解文本的价值取向。我们需要多元解读,但不能脱离文本中心,不能离开小学语文教育的领域,多元解读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尊重文本、理解文本的平台,正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吸污沉垢,方见其蓝。”引领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方能有效地多元解读文本,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7.
[2]周湘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2.
[3]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