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冬梅
摘 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其经营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和复杂化,这就给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提出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改进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规范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机构等进行内部管理、优化内部环境的重要环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想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尤为关键。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其内部经营管理业务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果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很可能给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经营发展带来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偏见。通过推进《规范》的施行,对于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环境,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具有积极意义。
1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单位负责人风险意识薄弱,重生产经营管理,轻财务管理,依法纳税意识薄弱。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财务部门缺乏独立性,会计监督职能也不能有效发挥,这就使得财务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难以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关领导人员认为单位经营业务单一,资金来源较为稳定,有无风险控制无所谓,更缺乏依法纳税的意识,认为没必要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即使有相关的内控制度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这非常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
1.2 财务会计监督制度难以发挥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方面缺乏科学的规范和标准,经常会由于各项财务相关的活动没有按照规定和标准来进行而造成单位面临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费用报销程序往往是“领导先审批,财务后审核”,单位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也缺乏有效沟通,往往发生业务时事先不与财务人员沟通,也没有预算申请等手续,财务人员未能参与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对经济业务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直到业务人员拿发票或其他单据到财务报账或结算时,财务人员才知道发生了这些经济业务,根本起不到监督的职能。若在财务审核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如有些单据不规范,处理流程不合规时,领导只会让财务人员想办法解决掩饰,这样就会带来很大的管理风险。
1.3 内部审计监督形同虚设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建立有内部审计制度,设有内部审计人员,但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内部审计负责人往往由单位领导兼任,内部审计人员也往往是由办公室工作人员或人事科的工作人员兼任,一是对财务会计业务不熟悉,二是也没有过多的时间用于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监督仍然起不到作用,单位依然存在财务风险。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规范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以及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都奠定了基础。《规范》从本质上来讲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实施开展的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过程,《规范》的推行意味着我国多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缺失的结束,对于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树立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起到了辅助作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规范性的促进作用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二,有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税改革、规范财经秩序,实现财务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第三,有利于堵塞漏洞,排除和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发生重大经济活动的风险隐患,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发展。
3 提高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规范性的对策
3.1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风险责任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的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一章第六条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要具备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必要的财务风险意识。要想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树立财务内控意识,从整体上提高认识。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单位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也需要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财务内部控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宣传,在整体范围内提高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为《规范》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2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审计监督机制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制度切实发挥作用。首先,单位要建立财务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外部审计可以委托专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由单位内部审计部组织实施,并切实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单位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保障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其次,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科学的设置内部控制审计评价规范,还要制定合理的审计评价标准以及科学的审计评价指标,积极有效开展对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评价工作,并拟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并严格落实,进而加强防范控制和内部约束。
参考文献:
[1]王弘毅,王宝庆.行政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规范》现实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14,09:70-72.
[2]王宝庆,王弘毅.行政事业单位推进内控规范若干问题认识[J].会计之友,2014,06:22-24.
[3]王海红.关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14,0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