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有许许多多的途径与方法,校本培训:“以新的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常规教研带整体,以师徒结对跟踪提新师,以主题教研促新师,以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以课例研究求共同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一、常规培训,关注教师的整体性
常规性培训是依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经验,结合常规的教学管理要求,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需求,帮助教师明确实际教育教学的基本点。这一层面的培训主要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常规性要求的落实。常规性培训通常安排在集中业务学习的时间里。在常规性培训中,我们关注教师进入课堂的常规要求(上课制度),关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相互关系,关注教学“五心”(精心备课、全心上课、细心批改、耐心辅导、潜心研究)的具体要求等。我们还根据教研组的特点,挖掘教研组的研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帮助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把握。
二、结对跟踪式培训,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性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个人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能手,我校实施“青蓝工程”,即师徒结对子,以形成学理念、学知识、学经验、学方法、广泛交流、共同提高的务实教风,要求师傅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培训。我们通过“锁定目标,强化训练”等手段,在学年结束时对年轻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为避免师徒教学竞争的尴尬,我们采取同年拜师和错年拜师的方法。徒弟第一年拜同年级的任教老师为师,第二年可拜与自己不在同一年级任教的老师为师。这样拜师的第一年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徒弟会很快得到进步,第二年师傅没有“面子”的压力,没有同行竞争的负担,指导起来更顺手、更随机,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教学技能,徒弟也能尝到不同师傅的真本领。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结对跟踪式培训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阅历广泛,驾驭教材能力强。同时青年教师有着鲜活的思想,精力充沛,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敢说敢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况且,青年教师接受新知识快、电脑运用熟练、他们上网搜索资料快捷、课件制作精美,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促进了老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结对跟踪式培训能促进各个层面的教师共同提高。
三、主题教研式培训,关注教师的研究性
主题教研式培训是在学习李元昌老师的讲座后进行的,通过学习李老师的讲座,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自我诊断,发现学校过去在教师培训上关注了教研、继教的进修,提供了各种学习的条件,没有突出教师教育实践中困难的解决。实施主题教研,首先引导各教研组教师依据学生心理,满足并激发学生学习需求;营造学生团队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共性的問题发现并提出本组要研究的主题。按照提出主题—设计实施—听课研讨—交流总结的流程实施教研,每个流程确定中心发言人,骨干先行,广泛互动,力争做到一题一得。如,我校英语组提出的“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的研究”,在总课题下组内设计若干个子课题:(1)要想做到有效设计情景,应注意哪些问题?(2)设计英语教学情景的常用方法和途径等。
这些子课题让组内老师招标认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使教师行动有目标,针对性强,在认领研究问题后教师线性设计研究方案,在集体备课时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大家共同完善此方案。然后组内教师通过听课、研讨、评价领题教师对该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最后通过交流总结,集体完善对该问题的探讨,最后达成共识的主题报告。这样,教研组的管理突破了过去的查教案、学理论、传达学校要求的方式,实现了研究职能。其间,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帮扶行为促进了强师的提高。主题培训充分反映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积极状态,能够引领教师深入研究、反思。
实践证明,学习无处不在,培训也无处不在。多样化的培训、有效地激励机制和评价,使我校形成了一个民主、平等、合作、对话、协商、共进,研究氛围浓厚的快乐集体,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使教师体验到了专业发展的幸福,体会到了与学生同成长的快乐,形成了勤于反思的习惯。一句话,校本培训不仅使教师有了自信,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解决了教学实际问题,而且带出了学校的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管理层次。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