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四抓”,落实“语用”训练

2016-05-30 22:13林丽君
新教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省略号小燕子燕子

林丽君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练是老师的事,‘训着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练则是学生的主动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努力捕捉文本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确定每一篇课文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现结合一些课例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一、抓精确表达的词语

要改变看似热闹,实则不实的课堂教学状态,就应该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放在首位。教师应把词语教学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扎实的训练。通过抓关键词语带动朗读、促进理解、学习表达技巧。比如,一位教师教学《从现在开始》第二自然段时,是这样进行的:(1)在拼读中品词。师问:第一个上任是哪位大王?生回答后,师让学生读猫头鹰下达的命令。(出示:①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②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很神气。)教师引导学生:这两句有什么不同?接着指导学生表演读猫头鹰的话,从中体会“神气极了”。(2)理解感悟“议论纷纷”一词。师创设情境:你们作为小动物听了猫头鹰大王的这个命令后,有什么感想?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后,师说:你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了这个意思,请找出来。当学生找出“议论纷纷”后,教师加以强调:就像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自己心中的不满或看法说出来,就叫作——议论纷纷。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用“议论纷纷”说一句话。这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比较、想象、转换角色体验等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童话的情境,同时,积累和内化了课文中精彩的词语,深刻地领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还发展了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抓生动典型的句子

课文中许多语言生动优美,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富有节奏感且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教学中应抓住生动典型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练笔,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内涵,丰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例如,《慈母情深》第16自然段,采用了倒装、排比的写法,形象地反映出作者母亲工作的劳苦,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看到这情景时的内心感受。一位教师教学这一部分时,先出示第16自然段,学生充分读后,教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吃惊地”“背直起来”“眼神疲惫”等谈谈读完这句的感受。接着,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让学生将此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两种写法的异同。再接着,把第16自然段变成诗行排列,进行了引读,齐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用“慢镜头”写法,给读者带来的心灵触动。最后,出示一道小练笔题目:那年,我病了,住进了医院。当我从医院病床上渐渐睁开眼睛?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倒装、排比,以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训练意识较强,训练点也抓得比较准,采用的方法多是比较得当的。但笔者觉得,小练笔的难度比较大。可以改为下面这道题——先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体会倒装句的写法:谢谢您!早晨天没亮就给我准备可口的早餐,我的母亲。?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我的母亲。?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我的母亲。?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我的母亲。(提示:可写平时生活中母亲为你做的事)这样的训练依托课文的典型句——排比倒装句,语言材料出自课文,但精心改造,又不同于课文。完成这道练习,学生加深了对倒装、排比写法的理解,促进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抓省略号补白

课文常出现省略号,其中有不少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空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有”。教师要抓住这些省略号,挖掘课文中意犹未尽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训练,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人类的老师》中结尾是这样的: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一位教师就抓住这个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还从哪些动物、植物的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什么。学生的思维很快被激活,他们纵情“补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然后,教师让学生用上课文的句式说一说。这样,就把课外资料引用与语言学习运用有机结合,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课堂上精彩纷呈,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四、抓写作方法的迁移

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也是落实“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例如,《燕子》这课有很多片段写法堪称典范。如第一自然段用简洁优美的文字,写了燕子的形象特点,一个“凑”字,使小燕子的活泼机灵跃然纸上,同时也渗透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但学生对这个段落中的一个长句感到难以理解,同时对这段没有完整地描绘燕子的形象觉得不妥。教师在上《燕子》这个自然段时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读、悟,感受燕子的外形美,了解本段的表达特点和写作顺序。师:同学们,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燕子呢?(活泼可爱)作者通过小燕子身上的哪几个部位来体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呢?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又提出: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的呢?在讲解过程中,课件出示:(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教师引导学生换词比较、朗读体会,并展开合理想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故意设疑:燕子的外形难道只有羽毛、翅膀、尾巴吗?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议论纷纷,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是紧紧抓住了燕子外形的特点来写,寥寥几笔,就生动地描绘出生机勃勃的燕子形象。这时,教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引导:这句话除了抓住特点对小燕子进行描写之外,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至此,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对作者的表现手法及这种手法的用处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第二步,教师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说说小兔子的外形美。同桌说后,学生汇报,教师点评。第三步,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写教师指定的事物,或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学生交流后,教师简单点评。

在本设计中,教师十分关注语言文字的品读和运用,在引导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聚焦语言的表达形式,弄清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层层递进,进行迁移训练,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掌握写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书面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省略号小燕子燕子
燕子
小燕子
省略号来了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燕子
小燕子回来了
小燕子,背把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