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梅
上课的老师或许都有过这样的尴尬:黑板上的落笔错,讲课时一时心急的口误,如果被学生当堂指出,有经验的老师能机智地顺势而导,甚至成为一次有意义的课堂生成。如果处理不当,情形就大相径庭,老师的面子挂不住不说,也失去了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我就曾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语文课上,我正朗读课文,安静的教室突然响起了细碎的杂音。我抬起头看见靠窗一隅的几个学生在竊窃私语。一向活泼胆大的小寅站了起来:老师,你把“蓦地”的“地”读错了。霎时间,教室里安静极了,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看向我。我一下子懵了。读错了?看着小寅坚定的眼神,我内心掀起了狂澜:是轻描淡写地含混带过,还是勇敢地承认错误?
很快,我心中便有了决定。我对大家说:要不我们先来查一查。话音刚落,早有机灵的孩子举着词典送到面前:老师,是读蓦地(dì)。我接过词典,将词连同拼音一起写在黑板上,然后诚恳地说:“同学们,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大意,险些把错误的知识教给了大家,看来老师不是神仙,也有犯错的时候。”我又顿了顿,然后将赞许的目光投向小寅,继续说道:“我要感谢小寅,有勇气及时指出老师的错误,不把错误留到课后。让我们为小寅的不盲信权威,实事求是的态度点赞!”听了我的一番话,原先紧张尴尬的气氛一下轻松起来,一场信任危机化解了。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而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之后,大家学习语文的劲头更足了,师生间冰冷的隔阂也悄然消逝,课堂上我们常常针对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辩,课后也总意犹未尽。可别小瞧了这个案例中的蝴蝶效应,运用得好也许能引发一场学习风暴。由这个案例反思,我发现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讲解错误,如遇学生当堂指正,能够主动认错的几个好处: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遵从”的模式,学生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听什么,不敢违逆老师。偶有老师在课堂上讲错,多数学生碍于维护老师尊严的心理不敢当面指出,背后议论又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老师的威信降低等不良后果。但如果老师能够大方地承认错误,非但不会丢面子,反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有益于构建师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道”。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说:“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教育情境中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怀疑课本,怀疑老师,怀疑权威无疑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本身需要勇气,老师没有责怪,而是主动承认,是对学生质疑精神的保护和鼓励,有利于树立学生质疑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学习需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作为教师,应当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在教学中若自己有不懂之处,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如果有讲错的地方,学生指出,就应诚恳地接受,切勿固执。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出现小错不回避,不装傻,本着有错必纠的诚恳态度,不仅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而且有助于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待学习的良好态度和习惯,这样美丽的“蝴蝶效应”,何乐而不为?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