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虹�オ�
[摘 要]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先探讨“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内涵,继而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再翻转解读,让学生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其不可而为之 翻转 担当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3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文,第五则中写道: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守门人一语道出了当时的人们对孔子最强烈、最深刻的印象——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这节课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探讨孔子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一、讲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涵
教师讲解“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是明知道做不到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在孔子生活的年代,礼乐俱废,社会动荡,各国之间纷争不休,生在这样的“无道”之世,孔子并没有像其他贤人一样避世归隐,而是积极入世,弘扬大道,教化百姓。他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历尽磨难,连子路都明白“道之不行”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他也明知这样做是徒劳的,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持,他赌上一生为的正是自己的理想。
由此可知,“知其不可”的含义应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客观条件的不可以、不允许、不应该;二是主观判断上得出的不可以、不允许、不应该,是指人凭主观能力所做出的判断的结果。
二、引导回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历史典故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同学们,辽阔的大海怎能用石子填平?但精卫留下了填海的传说。炽热的太阳怎能让双足追寻它的痕迹?但夸父编制了逐日的故事。无垠的蓝天怎能用渺小的石头来填补它的漏洞?但女娲书写了补天的神话。这些神话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不计其数的神话故事只为了向我们阐明一个道理:知其不可而为之。
师:那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能举出哪些例子?
学生乙:霸王兵败垓下,被围困于乌江边,却仍是那般自信从容,明知不可能杀出重围,却依旧奋战到底,与胜于自己十倍的敌人对战,却不减霸王气概。
师:很好。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战胜不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就是这般倔强地活着。
学生丙:幻想飞上蓝天的万户,在点燃火箭的那一刻,是何种心情?自豪,还是恐惧?我想更多的还是无畏的豪气,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哪怕死亦无悔。知其不可而为之,万户虽死在烟火中,可他却激励了几代炎黄子孙,当今的我们站在无垠的宇宙遥望地球时,谁会嘲笑万户的愚蠢呢?
师:棒极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或许会摔倒,或许会受伤,或许会失败,但那只是浮云,摔倒了还能站起来,受伤了伤口也会愈合,失败了还有机会成功,但那颗愈挫愈勇、愈跳愈有力的心脏仍是那般孤傲。
学生丁:清朝后期,王室衰微,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正是此时,康有为等人发动了戊戌变法,尽管他们知道清政府的弊病根深蒂固,一场变法根本不能解决内忧外患,但是他们毅然决然,迎难而上开展变法,虽然最终遭镇压而失败,但也敲响了警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得以抒发。
师:很好。明知其不可为,而偏为之,保留心中的执著和倔强,即使不成功又如何。
三、启发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用意翻转
师:纵观古今中外,有人明知无法做到却还在坚持,有人笑他痴迷,有人却赞扬他的坚持不懈。这样的坚持 是盲目地、一味地倔强,还是为了心中那盏永不灭的灯火奋斗,这样的坚持不移是否值得,真让我们沉思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与其为了明知做不到的事而执著,还不如去重新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王昭君知道在汉宫永无出头之日,踏上漫漫西域路,为民族融合作出巨大贡献;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受不了官场污浊而归隐,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
师:坚持,永不言弃固然可贵,可是若盲目地、一味地坚持,那岂不可悲?换个方式、换个角度,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教师小结并启发:历代隐逸之风,与其说是安贫乐道的高风亮节,不如说是消极避世的退缩与懦弱,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都不是逃避的理由。“事休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自是人生常态,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以担当的精神力挽狂澜。
四、诱发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意义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谈谈“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何现实意义?
生:在当今社会,艾博拉病毒肆虐全球,各个国家的医生赶赴灾区,进行救援,他们明知在当地极易被感染病毒,但还是前往一线挽救生命。
师:很好。我们不能因为时代好而不去努力,也不能因为时代不好而放弃努力,只要积极面对,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强者的光芒总能照亮黑夜,照亮我们人生的天空。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