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索

2016-05-30 10:48周贤银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改善措施

周贤银

【摘 要】道德标准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实际生活的经验,而道德标准的树立则要从小进行。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只有将生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才可以起到直接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立足于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况,分析目前其发展形势,从而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课堂教学生活化    改善措施

一、前言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提倡将教学回归生活,改变目前理论知识大行其道而毫无实际经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而思想道德的形成,更离不开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实际推动。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与普通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会教给学生任何专业技能,但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却是教育领域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因为它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良好的人格,还有生活方式,树立学生的道德标准,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这说明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只有从小构建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才可以保证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在教育新形势的改革下,我們要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品德与社会课是无法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就能让学生融会贯通的,学生要融入社会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结合现实经历,才可以真正掌握课程内容。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一)教学观念落后

小学时期是开展思想道德与社会实践教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分析观察中国目前的教育形式,其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书本教学、试题检测层面,即便是对于需要结合生活实践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也只是采用传统落后的理论讲解,在考核时也只会利用考试这一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创造力,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指导下,学生只会逐渐产生厌学和抵触的心理。

(二)缺乏课堂指导方式

教师之所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爱戴,这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合理的教学指导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讲解中,一些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也做出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调整,想要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教学,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采取的新措施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例如在《认识自然》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首先确定了教学目标是要小学生认识到自然美丽的风景以及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联。在课堂安排上,教师先将自己提前准备的自然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想要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然风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教师忽略了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对于那些美丽的图片风景小学生不会有太多深刻的体会;其次,课外活动的构思虽然很好,但是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天性里的活泼好动,单凭一个教师很难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周到的管理,甚至会使学生遇到意外危险。

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改善措施

(一)让课堂回归生活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育就是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不需要形式创新以及了解学生的思想观点。然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亮点就是课程具有延伸性与生活性,因此,教师应该对相关课程做好明确定位,让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可以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在课堂理论讲解中,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进行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安排。例如在《学会和谐相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历史小故事作为课程的开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与同学、家人的相处,感悟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找到与人与人之间正确的相处模式。

(二)改变单一的课程评分制度

考试制度一直是受到普遍认可的评价制度,但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很难只根据单一的试卷问答就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的,对此,学校可以设立多种考核制度综合运用。例如在进行《勤俭节约》一课的考查时,教师可以采取试卷测试、课堂辩论、自我认知三种方式结合的评测方式,将试卷成绩作为学生最终考核标准的一部分,然后根据课程内容设立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如何做到勤俭节约以及关于勤俭节约你的看法等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讲解辩论,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勤俭节约,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学生的理解程度。

五、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固然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但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更需要拥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来引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仅是一门科学课程,更是生活的艺术课程,将生活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改进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在感受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课堂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231.

[2]曹晓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文理导航(下旬),2015(02):95-96.

[3]姜志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J].考试周刊,2013(75):180-181.

[4]张向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教育科学,2015(07).

猜你喜欢
改善措施
浅谈影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管水平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改善高校排球运动队体能训练效果的方法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二代移民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针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