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尚军
【关键词】 心理健康;家庭;学校;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38—01
现实生活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家庭教育的误区、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教育的不良影响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困难。因此,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障碍,采取相应对策,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就是摆在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1. 家庭教育的误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理障碍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与其说是由于独生子女自身特点所造成的,还不如说是由于父母教育失误和某些教育环境的缺陷所造成的。在家庭里,一方面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舍不得让他们参加任何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强使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接受校外艺术、外语等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剥夺了孩子快乐成长的童年,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调查表明,过分纵爱娇惯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不是怯懦、退缩、自理能力差, 就是自私、懒惰,没有上进心。尤其是一些父母离异的家庭,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对人冷漠疏远、不爱交际、孤僻内向、自私自利等。这些心理障碍问题,究其根源,其实是不良的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恶果。
2. 学校教育的偏差。首先,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生除了完成家长布置的的作业,到学校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精讲精练题。长时间的加压,使学生出现学习热情消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强大的升学压力,导致了学生的焦虑行为。很多学生一旦考分低,就会遭到家长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面对考试,自然就产生了焦虑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甚至精神恍惚等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心理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第三,学生性成熟的提前,产生的性心理问题。学生生理发育加快,性成熟年龄提前,必然带来学生心理的变化。由于大多数学校缺乏专业教师,缺少专用教材,使学生对许多突如其来的性生理现象,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容易出现迷惑、恐惧等症状。
3. 社会教育的不良影响。一方面一些外来文化思潮、观念的侵入,使他们无所适从,既追逐潮流和时尚,又不能明辨其中的优劣,而出现迷茫和困惑。另一方面,由于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的快速发展,所传递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校教育。一些不健康的社会信息,也得以广泛传播,对于还没有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毒剂,严重地毒化着他们的心灵。如何消除有毒有害的社会信息,净化学生的精神环境,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二、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1. 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开发学生潜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常常以听代思,被动接受。这不仅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因,而且扼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中,第一个改变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意味着师生要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共同研究、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合作讨论,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教师必须接受这种观念的转变,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2. 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帮助指导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其理论和方法,使教师能用新的眼光审视课堂、审视学生,能在各自工作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能用自己优美人格的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室”、“爱心信箱”等,对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诊断和矫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
3. 发挥“三位一体”作用,形成综合教育合力。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采取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灌输心理健康知识与家教知识,对家庭教育方法进行科学指导,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教育实践活动,请专家作报告、参观展览、整治卫生、参加青少年社区志愿服务队等,让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