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舜
教师培训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首要保障,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教师培训机制化,让教师“走出去学”,将大师“请进来讲”等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元素。只有高度重视并积极地推进教师培训,才能将教师的能动性充分激发,使教学资源最优化,使学校文化特色充分彰显。
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是对教师培训内涵的最凝炼的概括,也是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佳诠释。教师培训,是名师成长的平台,是名校发展的支撑,是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培训应放在学校发展重要的位置上。笔者认为,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主要通过以下方面体现:
一、将教师培训机制化
教师培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需要制度、财力等作保障和支持。只有保证教师培训经常化、长期性、系统性,才能形成教师培训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每一名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机会赋予每一个人,教师在培训中成长,学校在培训中壮大,学生则是教师培训中真正的收益者,是最大的赢家。由此,教师培训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才能得到彰显。教师培训是带着任务而去,载着收获而归。培训后,上交培训心得,在学科组乃至学校内作培训方面的专题交流,把自己的培训所得奉献给大家,让大家共享培训成果,形成并健全良好的培训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优化,极大地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使教师的层次更上一个台阶,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教师强,则教育强。我们要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通过教育培训,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真正地提高,来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使教师培训成为一种常态。
二、让教师“走出去学”
如果让教师长期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就会僵化,思想就会麻木,认识就会肤浅,还容易产生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但不能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反而成为新课改的障碍和桎梏。让教师“走出去学”,主要是在学习中让教师开拓眼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这样会使教师的认识在培训中发生变化,认识到天外有天,感受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学科境界;还能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推动,对自己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认识的更新也是一次革新。从管理到教学,从生活到学习,从课堂到课外,教师都可以借鉴名校的做法,寻找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特质,借名校之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
通过一批批的学习,对名校精神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通过一场场的学术交流,将名校的办学精华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很好地嫁接与移植,名校超前的理念、高效的做法,不断地碰撞着每一位教师的思想,也不断地改变着教师的观念与认识。针对校情和学情,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的文化和精神,把“走出去学”的成果——名校精神和名校精华,科学地、有机地渗透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通过“杂交”培育出优良品种,进而形成品牌,发展成为名牌。
近年来,学校积极与国内知名高中接洽,结成友好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际交流活动,积极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远赴北京、上海、江苏、河北、河南等地的知名高中或课改示范高中学习考察,转变理念,改革教法,满足了新课改在师资方面的要求。同时,与复旦大学师资培训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暑假为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三教师专门举办“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这些“走出去学”的举措,使笔者所在学校教师的认识与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为笔者所在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将大师“请进来讲”
将大师“请进来讲”,就是把大师的思想请进校园,把大师的教学气质融进课堂,用大师的治学精神熏陶教师。这样,可以近距离、真正地实现与大师的对话,将大师在教学管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秀因子,植入到教师中,根植到本校教学中,产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讲思想,让新的思想武装头脑;讲理念,用新的理念丰富涵养;讲教法,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学校先后选聘外籍、外校教师到校任教、讲学;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人士来校讲学。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把多元优秀的文化植入校园,使学校各项工作在课改春风的吹拂下健康有序地开展。
四、让校本培训“活起来”
校本培训是重要的教师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既经济,又实惠。只有把校本培训搞深入了,其他的培训成果才能有效推广,其他培训的资源才能最大化地得到分享。校本培训可以由教师研发,比如,特色小组、经典诵读、文学社团、志愿者协会、科技小制作等,也可以挖掘社会资源,比如,地理、人文、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将教材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研发,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既丰富了校本培训的内涵,也丰富了校本研发的活动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造血功能。
以大备课组活动为平台,每周每个学科都有确定的内容、确定的时间、确定的主讲人,大备课组活动成了教学质量提高和课改有序推动的抓手。
以导学案为突破,形成由“初案——复案——定案——补案”的导学案编写轨迹,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探源溯流的知识路线图。
校本培训在学校内轰轰烈烈地开展,充分地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实现了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激情,让校本研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完善和补充。
五、将年轻教师“扶起来”
年轻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学校发展的后劲。给年轻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能形成规范的师生结对帮扶机制。只要是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的,还包括初次上新年级课的教师)都必须拜师,签订新教师“传——帮——带”协议,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完成规定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本身就是对教学的一种优化和促进。
通过“传——帮——带”,使新老教师的教学活力得到了充分激发,使新老教师的教学优势得到了充分互补。对年轻教师通过“传——帮——带”,使学校新生力量不断壮大,既较好地避免了教师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也有效地形成了一个教师的成长链条;既很好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张扬了教师的工作个性,使教师的发展前景最大化。
六、将名师价值“显出来”
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是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建树的,在教学研究方面有特色的,在学生指导方面有个性的教师,他们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资源,是一所学校提高竞争力的财富。让名师深入教学第一线,为教学工作听症把脉;让名师探水引路,关注教学发展的趋势;让名师走在教学研究的最前沿,依风定向。因为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形势认识深刻,目标定位准确,这些都是学校发展的资源。让名师发挥优势,让名师发挥余热,可以把名师的作用最大可能地体现,可以把名师的功能最大化地运用,可以把名师的价值最大化地施展。
同时,借助名师的工作交流圈,与省内外名师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互联网、学术报告、读书海龙等活动,使名师间的互动更频繁,学校与学校的联系更紧密,名师的效应体现最大化。
一个学校的发展靠教师,学校发展品位的提升还要靠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只有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把教师的培训真正落实在行动中,把教师的培训成果践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工作才能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动力。
教师培训是一个学校健康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学,大胆地请进来讲,校本研究深入地搞,“传——帮——带”工作扎实地做,名师效应高效地用,教师培训就能日见其效,培训带来的价值则不可估量。需知,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培训是教育发展的常青藤,培训是教育蓬勃兴旺的源头活水。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