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济增长对排海污染的影响

2016-05-30 15:15张林姣
科技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经济增长

张林姣

摘要:随着浙江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而排海污染是海水污染主要源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排海污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排海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排海污染与经济增长呈倒“N”型关系,结合经济发展过程中影响排海污染的3种效应对其原因进行探析,最后提出了减少排海污染并实现海陆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排海污染;经济增长;环境库茨涅兹曲线;主成分分析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但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严重的水污染,污水排海是当前废水排放的一种重要途径。排海的本质是进行污染大转移,海水承载污水的量有限,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造成海洋环境破坏,根据2013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可计算出,浙江省的近海岸海域的污染在沿海11大城市中最严重,其劣四类水的面积高达92%,排在其后的是上海、天津,分别占90%、80%。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下,浙江省排海污染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通过对排海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实现海陆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1.相关文献回顾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1991年,美国环境经济学家Grossman等通过对42个国家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在长期也呈倒“u”型关系,因此学术界将其称之为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随后国内外学者对两者之间曲线假设观点不一致,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倒“u”型曲线。朱永彬等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动力模型对我国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呈倒“U”型,并且碳排放高峰在2044年。二是“U”型曲线。王敏等用112座城市在2003-2010年间的大气污染浓度数据,考察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所有的大气污染浓度指标都呈现出“U”型关系。三是倒“N”型曲线。朱平辉等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7种工业污染排放进行EKC分析,发现人均工业废水排量、人均工业废气排量与人均GDP呈倒“N”型关系。四是“N”型曲线。杜婷婷等用1950-2000年中国人均GDP和碳排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N”型关系。这表明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还没有确定的关系,有待学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国外用KEC曲线研究的内容涉及很广泛,但在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工业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其中包含的指标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在大多数研究污染物的文献中,污染指标就是上述的一种或几种。二是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用脱钩模型分析两者关系较常见。三是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金融发展、收入差距等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结合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对排海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并且国内对海洋污染方面研究是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对海洋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更是稀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增长影响排海污染机理为指导为浙江省排海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探究,这也为实现海陆协调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经济增长影响排海污染的机理分析

关于经济增长影响环境污染的原因,大量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以下3个效应来影响环境的质量: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减排技术效应。同理,在排海污染中,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减排技术效应来影响排海污染,如图1所示。

2.1规模效应对排海污染的影响

在结构效应和减排技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经济扩张的过程中,企业的个数增多及规模扩大,而水资源作为一种原材料,投入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因此排放量也不断增多。那些重化工业以及普通企业所排放的废水污染物也会大量增加,即使在水资源使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废水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也会增加。反之,经济规模的缩减,则会减少排海污染。

5.浙江省排海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成因分析

5.1规模效应分析

浙江省属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且经济发展基数较为庞大,浙江省人均GDP、GDP以及GDP增速都位于全国前列。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则海水污染状况也日趋严峻。因此在这期间经济规模增长对排海污染增加的贡献十分明显,规模效应较大,排海污染在增加。

5.2结构效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5.9:54.1:40到2013年的4.8:49.1:46.1,其中农业所占比重几乎保持不变并且所占比重较小;而工业所占比重很大,其约占GDP的一半,但是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较大,但其上升趋势较为显著,这体现出浙江逐渐从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进行过渡。因此浙江省排海的结构效应在不断减小,排海污染也在逐年减少,然而污染量仍居高不下,这有待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5.3减排技术效应分析

一方面政府通过立法手段保护海洋环境,2004年以来,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811”生态建设推进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对推进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推动性作用,并且在保护海洋环境和减少海洋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排海污染相应减少。另一方面,政府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治理废水的费用从2006年的81 717万元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150 634万元。从上述两方面可知,加大减排技术投入会减少排海污染。

6.结论与对策建议

基于EKC曲线实证分析,可得出:浙江省的排海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N”型关系,即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小于结构效应与减排技术效应之和,从而导致排海污染逐年减少。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并结合排海污染与经济增长的成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目前,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是服务业和工业齐驾并驱,实现“三二一”结构还需要一段时间。根据浙江省的资源禀赋,深入研究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推进区域“腾笼换鸟”工作。对传统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对产生水污染非常严重的企业实行整体退出。加大力度淘汰建材、电力、冶金等高污染行业,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在产业准入条件中加入绿色环保的硬性条件,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二是依靠科技推动废水减排。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能够降低能耗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依靠科技的力量减轻环境污染是重要的方针。国家应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促进技术向产业化、应用化转变,通过激励措施吸引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挖掘潜在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浙江省环保产品的生产能力。就是通过国家的力量推动技术进步,扩大科研和环保投资,推动废水减排的进程,建少排海污染。

三是建立海陆统筹机制。陆源污染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源头,长期以来陆源污染物的排放没有考虑到海洋的承载量,也没有关注污染物入海后的迁移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导致陆源污染物控制排放效果不佳,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需加快建立海陆统筹的监管制度,加强污染源管理,控制污染物入海的总量。陆地方面应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集中处理,将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严格控制企业的“三废”排放种类和数量,按期处理并做到达标排放。海洋方面则应逐步开展杭州湾、三门湾、象山港等重要海湾和近岸生态海域环境较脆弱区域的环境容量研究,控制污染源头,做到防治结合并进行综合治理。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法经济增长
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