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016-05-30 15:15刘胜辉舒雅静范蕊马胜男
科技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构建人才培养

刘胜辉 舒雅静 范蕊 马胜男

摘要:为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目标及满足工业化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规格的需求,构建与高等工程教育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在剖析构建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监控、信息收集与反馈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科学、可操作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

质量既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问题亦不容忽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1.构建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迅速发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14年,开设了工科专业的普通高校占全国高校的90%以上,高等工程教育在校生(本科以上)约560万余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2%,可谓是三分天下已占其一。因此,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对整个高等教育全局有着重大影响,对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实行质量监控,将有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及其长远发展。

1.2缓解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跟不上规模”现状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虽位居世界之首,但其教育质量远不如其它发达国家,中国仅被称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而非“强国”。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年度)》表明:在参与排名的134个国家或经济体中,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获得性”排名第52位。此外,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中的关于用人单位对工程教育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0多家用人单位中有将近一半的单位对工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不满意。由此可见,目前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的要求,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变得迫在眉睫。

1.3工业化发展及其人才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坚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而工业化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有利支撑。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国将需要大批的创新能力高、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严格监控、把好质量关,满足社会建设的需要。

2.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指出其弊端进行深入分析,是完善体系的重要前提。

2.1照搬其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忽视工程教育的特殊性

目前,大部分的工科院校尚未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而是直接照搬或模仿其它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有些甚至仍然采用“教务处一院系一教研室”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监控模式。其监控效果虽然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因其缺乏针对性,忽视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等的特殊性,使得监控结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2.2教学环节监控失衡,缺乏科学性

教学环节监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实践教学对工程教育来说至关重要,长期忽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将直接影响工程技术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对其它教学环节的监控。当前的监控模式中,主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秩序为主要监控对象,而对于课本内容的选择、培养方案的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资源的配置等其它环节缺少有效监控。

第三,以学校学习阶段为主,忽视对实习阶段的监控。工程人才的培养时期不仅包括在校的学习阶段还包含在企业的实习阶段。在企业的实习阶段是学生直接接触工程实践、社会环境的重要时期,现有的监控体系对学生的校内学习过程较为关注,忽视对其校外的实习过程的监控。

2.3质量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客观性

从当前情况看,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评价主体的设计,由校内的学生网上评教、教学督导评价及校外的企业评价等组成,而对于关乎教育未来的质量评价标准却未详细提及,对于如何科学评价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学管理等环节还尚处于盲区,导致评价主体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掺杂较多人为成分,使评价结果缺乏客观公正性,最终失去评价意义。

3.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通过分析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体系的一般构成要素及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构建的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如下图。系统由监控系统、评价系统、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3.1监控系统

3.1.1监控组织

除教务处、院系、教研室等校内监控组织之外,专门设立教学督查委员会,由学校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师牵头,邀请用人单位代表、专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等进行协同监控。各组织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调内部矛盾及关系,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级管理,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转。

3.1.2监控内容

3.1.2.1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需符合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结合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根据社会及产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及改进。平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的关系。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培养方案,按照计划、方针,严格执行。

3.1.2.2课程设置

以专业目标、岗位及市场需求为依据,参照课程标准结合专业特色,建设课程体系。根据实用性、适用性、科学性、权威性、新颖性等原则选择优质教材。课程安排要充分体现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重视,突出工科专业的特色,强化课程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1.2.3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必须从工程实际出发,摒弃照本宣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工程应用设计、典型案例分析、模拟法、图表展示、多媒体及小组学习等教学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设计技能及团队精神。

3.1.2.4师资队伍

重视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教师的工程素质教育,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设计、丰富工程实践经历。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思维及教学方法。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及行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及学生共同探讨专业前沿问题、工程实际需求及最新技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及工程素质。

3.1.2.5实践教学

加强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制度及实验室建设的监控,要及时更新实验室的专业设备,重视对实践教师队伍的培训。以技能培养为教学核心,开展更多创新性、综合技术性实验,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加工程实践训练的周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监控制度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制度是保障质量监控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工科院校要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监控制度。通过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通过健全教师发展制度,提升教师的工程素质及综合水平。通过健全从业人员资格考核、奖惩晋升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及教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教学督导听课、网上评教、教师互评等相关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2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

3.2.1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收集

由校长、院长、教学督导、专家及分管教务处、招生处、人事处、学工处等部门的管理人员,通过开展教学检查、教学竞赛活动及跟踪授课、监督听课等形式了解教学过程,收集教学信息。

3.2.2教师信息收集

通过教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教师评学形式掌握学生的学风状况及课堂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实践教师的授课计划表,获得学生实践安排、实践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同专业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制度,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相关授课信息。

3.2.3学生信息收集

通过学生评教,获取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学校教学环境、实验室条件以及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教学问题,采取改进措施。通过组织教师教学情况讨论大会,掌握学生的上课率、实习积极性、期中、期末成绩、实践能力等信息。

3.2.4社会信息收集

通过毕业生质量调查表,获得用人单位、工程教育的社会评价机构、政府部门、学生家长等对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技能、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的相关信息反馈。

将通过以上四种渠道收集而来的教学信息客观如实地反馈给院系、学校、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通过详细分析教学信息报告,参照质量标准,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实现监控目标。

3.3评价系统

3.3.1评价原则

3.3.1.1客观性原则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评价的目的是根据目前发展现状对比期望目标,发现不足与缺陷,促进改进与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目的也是通过评价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活动,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评价过程及结果必须反映客观实际,避免掺杂过多主观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公平、公正。

3.3.1.2全面性原则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人才培养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必须从整体出发,包含与评价对象相关的各个因素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评价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全面性。

3.3.1.3导向性原则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必须遵循导向性原则。在实施人才培养评价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根据反馈信息、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评价指标进行跟踪调查与评价,把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引导其根据评价标准及结果,朝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进与调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3.2评价功能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要是运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方法,参照一定的价值评价标准,对影响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判断。主要以工科院校的教育质量为对象,根据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从教务管理人员、学生、教师及教育相关人员那收集评价信息,为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判断依据。因此,随着工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工作的规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作为质量诊断与质量调控的手段之一,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1)鉴定功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仅可以认定、判断评价对象的素质、水平高低、成绩优劣、合格程度等实际价值方面的功效,还能判断评价对象是否具备专业能力及市场需求的其它能力。其鉴定功能主要是一种终结性的,是参照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评价标准,判断评价对象是否达标,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分出等级及名次。因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评比、鉴定的功能。

(2)诊断功能。人才培养评价可以对评价对象是否符合评价标准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主要是先从各个渠道收集好教育相关的各类信息,包含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授课情况、实践活动情况、教学管理情况等,从中发现教学过程及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肯定成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诊断功能的主要作用。

(3)激励功能。评价具有激励改进、鼓舞奋进的功能。无论哪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其宗旨与目标是一致的,主要通过使评价对象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或者管理过程中,改进缺点,获得进步与收获,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总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在对评价对象的相关活动进行价值判断时,通过肯定成效,否定缺陷,指出原因,展望发展等过程将有利于激励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鞭策其改进与提高。

(4)导向功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将引领评价对象改进与提升。其主要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相关活动,如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评价反馈、最终进行调整改进,达成教育效果。在教学相关活动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将有利于引导教师、学生、教辅人员、教务人员、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整与改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3.3.3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是一种资格评定活动,其本质属于评估活动。主要判定工科专业的教育是否符合教学质量标准。自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变得更有现实意义。因此,工科院校应该积极主动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其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并认真分析认证评估结果,对照认证标准,找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不断改革创新,建立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

3.3.4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案

3.3.4.1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除学校教学督导及师生之外,用人单位、媒体、学生家长、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工程行业专家等都应该参与评价活动,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相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3.3.4.2评价方式多元化

运用学生评教、领导评教、教师自评、教师同行互评、教师评学、师生评管、行业专家评教等组织形式,采用期中、期末笔试测验、座谈会、意见箱、问卷调查、评价表、毕业生信息反馈表等评价方式,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3.4.3评价内容多元化

以学校、教师及学生为主要评价对象,结合社会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及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含学校的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实验室的建设、实习计划的实施程度;教师的工程背景、工程素质、实践经历、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生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

3.3.5评价标准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的参照依据,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科院校必须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的权威性、科学可信性。在设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指标要全面。任何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都应该重视,评价指标务必要涵盖各个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对教学相关各个因素进行评价。

第二,评价指标要有侧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所有因素中有轻重之分,所以不能设置同一权重点也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教学影响因素。评价过程中要有侧重点,要注意处理好质量因素中的内部矛盾。

第三,评价指标要可操作。评价指标必须科学合理、可操作,除了要保证二级、三级指标的表述精准之外,评价权重的系数也要科学可行,确保整个评价活动可以真正得到实施,发挥评价效果。

第四,评价指标要相互联系。整个评价指标属于人才培养评价系统中的一部分,要发挥评价系统的整体作用,就必须保证评价指标中的各项指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才能确保其各司其职,发挥好系统作用。

4.结论

本文从工科院校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入手,以全面质量管理(TQM)及高等教育质量观为理论基础,针对目前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现状,尝试构建了由监控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及评价系统组成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其突破高校内部和外部的机制体制的壁垒,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真正有效地推动我国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构建人才培养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