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品牌传播:以《罗辑思维》为例

2016-05-30 10:48王燕
大东方 2016年1期
关键词:罗辑社群受众

王燕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体技术的革新,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功利和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在各种媒体充斥市场的环境下,人们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媒体想赢得忠实的受众,获得传播效益和传播价值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作为读书节目。2012年12月21日上线的视频节目《罗辑思维》扮演了“大家身边的读书人”的角色,主持人罗振宇是知识的中间人,他首先筛选、消化知识,再将受众需要的“书香”经由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进行传递。同时,《罗辑思维》并没有陷入以往读书节目的困境,而是以自媒体的身份活跃在微博、微信、优酷视频等多种媒体平台,通过积极互动、发展社群经济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一、媒介生产:把握时代脉搏 创新传播机制

第一,互联网思维下的“微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理念创新要符合互联网的发展罗辑。与《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同时上线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微传播”形态,是向“微受众”群体传播“微内容”的运作模式。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化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微信是移动终端上的社会化媒体,以独特的传播优势收获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微信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对接,使移动终端成为新的社交节点。”①《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具有“匹配”的精准度和良好的用户粘性,它以订阅方式向用户传播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群发信息并进行一对一的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传播效果。

第二,媒体形态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罗辑思维》从自媒体平台起步,发展为知识社群的运营者,其产品遍及线上线下的各个传播领域。不同于传统媒体在信息流动过程中的形态单一,《罗辑思维》不是简单地依托于优酷视频,它在传播时集文字、视频、广播、手机等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同时经由微博、微信、优酷、图书等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传播平台,打造全媒体的传播机制,最大限度地扩大传播范围,普及更多的受众。

第三,全方位打造社群经济。社群经济是以组织为基础的传播模式,是由社交媒体连接而成的“虚拟社群”所建构的价值链。社群组织是打开自媒体商业之门的重要钥匙,即“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聚合起一群志趣相投的陌生人,在沟通、分享与协作中,完成新的价值创造”②。《罗辑思维》强调去中心、去组织,媒体以用户为中心建立有效的链接,通过会员制、“发罗利”等方式聚集忠实的受众群体,同时达到了广告效应和口碑效应,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二、文本内容:依托自媒体 传递网络书香

1.“有种”:自成一派的形式结构

《罗辑思维》优酷视频是网络脱口秀节目,制作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罗振宇融合自身的阅历、性格来做书评,幽默风趣而又不失智慧思辨,使节目自由、活泼而有张力。视频播出多期后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分三大板块:时长30秒的开头,围绕主题展开的内容主体,穿插其后的推荐图书。节目最常用的逻辑结构是三段式结构,第一段正说,第二段反说,第三段闲说,较强的逻辑性吸引观众层层追踪,持续关注。微信则以每天早上6点半严格的60秒语音为典型,这种仪式感刻画了文本的结构,同时也表现出对用户的尊重。严谨而独特的结构正是媒体“死磕”态度的体现。

2.“有料”:敏感话题,纯粹品质

《罗辑思维》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包括历史、社会热点、人文、教育、技术等方面。罗振宇曾表示节目的选题没有特定的范围,但两年来的节目选题是有规律可循的。稍加整合就能发现其主要特点:一是立足当下,贴近时事热点,如“反腐”、“地沟油”;二是选题新颖,吸引眼球,如“杀死上帝的达尔文”、“剩女照亮未来”、“女神是怎樣炼成的”。颇具敏感度的话题能激起观众的兴趣,同时能引发知识性的思考,拓展人们的思维和远见,具有启发意义,符合读书节目的高品质要求。

3.“有趣”:生产者式文本

不同于“读者式”文本内容的单向传播、“作者式”文本的意义建构,生产者式文本更具开放性和自由性,受众不需要接受媒体的价值观念,可以自由徜徉在主流意识形态中,也不需要参与文本的建构,可以自由理解。《罗辑思维》展现浅白的东西,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以个人的社会体验建立与文本的关联,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意义,这一过程是妙趣横生的。结合罗振宇的讲述和个人的真实体验,观众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传播受众:明确受众定位 切入社群需求

1.从内容定位到受众定位

《罗辑思维》从创办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大家“身边的读书人”,读书节目自然是面向有知识需求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说,节目内容的定位无形中定位了自己的受众群体。首先,《罗辑思维》脱胎于互联网,注重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比如大组织的没落和小共同体的形成,这符合80、90后网络依存度高的年轻人的需求。其次,节目是知识性的读书内容,题材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等较高层面,不同于通俗文化,其受众是有知识的青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一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再者,《罗辑思维》主张自由精神和独立意识,鼓励外出奋斗的年轻人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节目适当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安抚人心的功能。从这些层面来看,《罗辑思维》始终以受众为核心,竭力打造满足受众需求的媒体品牌。

2.引爆社群,提高效益

罗振宇曾说:“《罗辑思维》真正要做的是一场小众的狂欢,建设一个在求知路上彼此策励的知识社群。”③《罗辑思维》并没有追求受众的全面覆盖,而是致力于在小众群体的心目中树立品牌。如果以《罗辑思维》为纽带,沿此扩展出去的群体就是一个社群,社群在传播中的力量是巨大的。《罗辑思维》的成功还在于对社群的利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增强与受众的亲密度,捍卫“铁杆粉丝”。这个群体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会员费),更以创造者和传输者的身份为媒体提供丰富的后备资源,提出建议或直接作为内容生产。

总之,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媒体迎合受众的需要,受众影响媒体的内容生产,明确的受众定位是媒体发展的方向。《罗辑思维》赢得大批忠实的受众正是因为它以受众为中心,从内容生产、传播机制上严格要求自己。

注释:

①克里斯·安德森著,蒋旭峰、冯斌译:《商业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9年,第106页。

②李成:《几个火爆自媒体“火”在那里(之二)“罗辑思维”的运行逻辑和想象空间》,《中国记者》,2014年第3期。

③滕红真:《探究自媒体脱口秀的专业化趋势》,《新闻传播》,2013年第8期。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猜你喜欢
罗辑社群受众
社群短命七宗罪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罗辑思维》节目中罗振宇的主持艺术
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的知识分享特质——以《罗辑思维》与《晓松奇谈》为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自媒体时代,媒体人的新探索:以《晓松奇谈》和《罗辑思维》为例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