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与决策层监管

2016-05-30 07:17:15王琴
中国经贸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企业价值内部控制

王琴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维护资产、资金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前,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决策层重视不够、内控运行存在缺陷、内控监督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企业应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健全有效的授权审批制度,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才能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价值;内控监管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经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并为企业经营决策和营运活动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的中心工作,也是企业决策层的重要环节。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根本是为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因此,健全、合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竞争,保障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1.良好的内控制度,有助于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内部控制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比如授权审批与采购、销售等业务分离,业务经办与财产保管分离,会计核算与采购、销售分离,稽核检查与财产保管分离等,可以有效防止发生错误与舞弊行为;通过对财产记录和实务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相符以及资产的限制接近等环节的全面控制和监督,可以防止资产浪费、毁损、被盗和贪污。

2.良好的内控制度,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会计系统控制,对内可以向企业经营者,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正确信息。通过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筹资、投资活动的全过程的总体计划的预算控制,有利于分析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3.良好的内控制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通过对年度计划、年度预算目标的分解、落实、考核,对战略管理制度的完善,来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通过对发展战略情况的监控,对企业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分析,对内部业务、机构运行情况的分析,及时发现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并加以调整,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企业经济资源的占有、使用、管理与配置的绩效评价的有效控制,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目前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单位决策层重视不够

一方面,企业决策层更关注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而没有将促进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终极目标,导致内部控制事项没有渗透到企业所有部门和岗位,没有渗透到企業所有业务和事项中,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环节的控制。

另一方面,企业的决策层更注重通过增加收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技术来实现企业增值,而较少通过加强内部风险点控制,实现内部精细化管理来为企业增值。从而造成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不健全,相关的授权行为高度集中或重复;或者是制度健全,但在实际工作中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2.内部控制运行上存在缺陷

目前,多数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执行上缺乏科学性、严谨性、连贯性。例如有的单位由于人员紧张等原因,业务采购人员兼管财产保管,出纳人员兼职报销职务等,不相容职务未真正分离,没有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还有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是在离开岗位以后的审计,忽视了事前、事中的风险控制,事后控制收效甚微。所有这些内控运行上的缺陷都削弱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制约着企业发展。。

3.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和监管人员工作关系隶属于本企业,独立性较弱,造成上级监督太远、同级不能监督、下级不敢监督。加之国有体制的客观因素,凡不触及个人利益的,更多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人主义盛行。在具体操作层面,内控监督也是蜻蜓点水,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大大降低了内控监督应有的作用。

4.各部门制约流于形式

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成文的规定,但更多的是印刷成册,束之高阁,作为各部门检查的“挡箭牌”。至于内控制度执行,则是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处理,甚至明知故犯,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削弱了企业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削弱了内控制度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5.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某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经办人员、仓储保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或职业判断风险能力差,购置环节不订合同或订立合同存在重大疏漏,付款环节关键控制点不能有效把控,资产出入库环节的出入库、盘点流于形式,造成企业资金、资产安全都存在一定风险。

三、内部控制规范和决策层监管策略

为保护企业资产、资金安全,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格的决策层监管策略。

1.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内控要求设置内部机构,并进行严格的职责分工,明确各机构职责权限,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企业应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内部信息通畅流动,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2.建立健全有效的授权审批制度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各类经济事项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企业的重大业务和事项必须履行集体决策审批和联签制度。严禁任何个人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建立完备的预算控制与成本控制体系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企业所有营运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无论采用定期预算、滚动预算,还是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无论采用权威式预算还是参与式预算的预算编制形式,最终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查,决策层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科学的预算控制、成本控制体系,合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

4.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

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因此,企业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员工的思想观念,满足员工自我价值需求,增强员工遵守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同时,企业要广纳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强烈责任意识的德才兼備的优秀人才。另外,企业领导者要率先垂范,树立责任价值观,营造执行风气。企业还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促进全体员工知识、技能的持续提高,为企业长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确保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内部监督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通过内部审计才能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而内部控制只有较好的体现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并维护企业绝大多数员工利益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有生命力。因此,要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同时,内部监督要公开、公正、公平。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质上应该是企业和员工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保障,而不是管理者用来管理员工的工具。

6.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另外,企业应该设立科学的薪资方案和绩效考核模式,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系统,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奖励;对于违章违纪的,坚决给予处罚,将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使企业与员工形成良性互动,督促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

参考文献:

1.李伟:《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综述》,《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18期.

2.沙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2年第1期.

3.丁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商业经济》,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企业价值内部控制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几点思考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13:32:01
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30:53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6:40
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选择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03:05
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55:28
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衡量作用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8:26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7:30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6:52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05:09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3: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