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陶磊 伍刚 赵净
【摘 要】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是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业务运营的主体。央广新媒体目前全面负责央广网、国家应急广播网、中国广播集成平台、银河互联网电视的运行管理和开发经营。本文着重介绍了央广几个新媒体项目情况、未来发展计划以及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并对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央电台特色的“新型广播”之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央电台 融媒体 新型广播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央广网(前身中国广播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方网站、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于1998年8月13日注册域名进军国际互联网,启动网络广播,2000年正式成立网络部,2001年成立中央电台总编室网络宣传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正式启用“中国广播网”名称。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广播网的定位和作用:“中国的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利用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网络新闻传播,满足人们的新闻信息需求,已形成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广播网等一批综合新闻信息服务网站,不仅扩大了权威新闻信息传播的广度,而且为传统媒体自身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2009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召开加快新媒体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实行以中国广播网为龙头,整合新媒体资源;以中央电台所有的资源为基础,实现‘全台办网,促进‘台网一体的新战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央电台开始向新媒体的全面转型,对中央电台新媒体的发展乃至中国广播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本着“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业务实施由事业向企业的全面转型。2009年,中国广播网着手改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全资子公司——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以中国广播网为龙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所有经营性业务,包括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央广新媒体公司遵循市场化规律运作新媒体业务,嵌入受众生活,服务受众,引领受众,占领新媒体传播主流阵地。目前,央广新媒体公司已经建立了包括信息推送、收费订阅、版权交易、电子商务服务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搭建了包括内容集成播控、流媒体技术传播、个性化内容分发等多功能的全媒体应用平台。
2010年8月,中国广播网跻身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当年完成第九次改版,建设第二数据中心,国际、国内排名迅速攀升,影响力不断扩大,舆论引导能力全面提升。2010年底,中国广播网首次与社会广告公司(亿赞普)签订广告总代理协议,网站的营收上了一个大台阶,自我造血功能开始形成。
2011年开始,央广新媒体公司抓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遵循市场要求,快速推进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内容服务、有声读物、数字出版等业务的发展。2011年投资成立央广之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手机有声阅读运营商。2011年11月,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和内容服务平台通过广电总局验收,成为全国第七家获得开展互联网电视集成和内容服务牌照的运营商。2012年7月,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于当年召开多次全台和部分电台媒体融合发展会议、建立中央电台媒体融合领导小组等实施机构、形成《中央电台关于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在产品规划和设计等方面达成共识。2015年至今,中央电台在平台建设、机制建立、内容创新三方面着力探索适合国家广播特点的融合发展道路,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过程中,委托央广新媒体公司承担了“中国广播云平台”工程的建设工作,以及中央电台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的建立实施等。目前,“中国广播云平台”工程已取得显著建设成果,“中国广播采编云平台”上线并试点使用,形成全新的台网一体全流程采编平台。此外,中央电台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2015年1月正式启动运行,中心吸纳全台优秀的策划采访编辑力量,实现统筹决策、人员联动、策划编排、多元传播的开放式一体化作业模式,力图打造创新型融媒体内容产品格局。
一、贯彻“台网一体”方针,打造融媒体广播音频特色“轻量化门户网站——央广网”
作为中央重点网站,央广网将自身定位为广播音频特色“轻量化新闻门户网站”,网站积极布局电脑端、移动端、电视端,集成多屏融合发展的业务体系。2015年,网站由“中国广播网”正式更名为“央广网”并完成首页的改版工作。网站突出呈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创稿件与品牌栏目,从用户需求出发打造全媒体新闻平台。
央广网一直秉承中央电台“台网一体”方针。2011年,央广网在中国之声、经济之声设立常驻小组,基于速记新闻的“央广快讯”主打品牌诞生。5年来,通过腾讯通、微信、联席会议、重大报道专项小组等多种联络组织方式,央广新媒体与中国之声、经济之声、地方记者中心、台内其他各频率“手拉手”,实现 24小时无缝对接,确保中央电台独家内容第一时间在互联网中得以呈现。通过快速将广播节目图文化、视频化改造,目前央广网已打造了《做客中央电台》《政务直通》《天天315》《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大国大时代》等众多图文音视频融合栏目,有效扩大了中央电台品牌影响力。在全国两会、神舟飞天、汶川地震等重大报道与突发事件中,央广网还充分聚合17套频率、各地记者站、地方台、军事通讯员等采编力量,打造及时、快速、权威的独家竞争优势。
为弥补广播节目的不足,央广网还大力发展特色垂直频道,2014年至今,央广网产经、娱乐、财经等频道改变运营模式,探索活动蓝海,践行“活动开路,融合架桥,背靠搭台,突出品牌”的发展战略。多年来,央广网不断推出“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央广教育年度盛典”“央广观影团”等大型活动以及 “医述”“论道”“育言谈”“红尘”等特色品牌栏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建立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打造全台新闻采编一体化工作格局
2014年12月31日,中央电台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运营办公室正式成立。指挥中心由指挥协同体系和日常运营体系两个维度组成。指挥协同体系负责统筹全台资源,协调台网关系,形成统一指挥、高效协同、快速分发的新闻工作机制。日常运营体系方面,以央广网现有团队为主建立、抽调中国之声和经济之声业务骨干,组成策划室、网台一体室、新闻发布室、全媒体采访室、社交媒体运营室、多媒体制作室、数据分析室、融媒体实验室等,负责融媒体原创新闻产品的生产与整合推广等工作。
2015年以来,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以全新的融媒体产品(独家报道、评论、图解、HTML5互动产品)为突破点,以“中国广播”客户端、“央广新闻”微信公众号、银河互联网电视为平台,推出多组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融媒体产品。同时建立“云采编”“微信”“腾讯通”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多平台联动机制,吸纳全台优秀的策划采访编辑力量,初步形成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运营办公室同中央电台各中心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统一指挥、协调、运营的格局。
当前,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统筹协调,各频率单位统一报题机制已经形成,社交媒体协同作战体系搭建完毕,特色化融媒体产品布局不断完善。
三、建设中央电台媒体融合项目“中国广播云平台”,推出“中国广播云采编平台”与 “中国广播”客户端
由央广网承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媒体融合发展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广播云平台”,借助台台互联和中科院技术优势,携手开展媒体融合业务。项目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智能检索等先进技术,面向全国广播电台、行业机构、特定场景下的团体或个体用户提供资源共享与定制化服务。“中国广播云平台”于2015年7月底正式展开一期系统的招标工作。
“中国广播云平台”子项目之“中国广播云采编平台”面向未来5~10年,构建统一的业务生产平台和灵活高效的业务运营流程,能够支持中央电台和全国各分支机构的高效协同,实现全媒体内容的统一生产和全媒体内容数据的资产化管理,实现全媒体内容的多渠道发布以及内容共享。2015年7月,“中国广播云采编平台”上线,中央电台融媒体指挥中心、中国之声、央广网、地方记者中心、52家地方电台等已将部分采编工作流程整合至此平台中。
“中国广播云平台”子项目之“中国广播”客户端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倾力打造的一款广播音频类全平台产品,涵盖电台、播客及各类精品节目,具有电台直播、点播回放、离线收听、互动分享等功能,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互联网电视应用市场均可下载收听。“中国广播”客户端汇集了全国众多广播电台、版权节目制作单位、播客团体提供的生活、财经、文化、娱乐、情感、汽车、养生等几十万条精彩音频节目。2015年上半年“中国广播”客户端顺利登陆福特汽车、小米电视等多个平台,同时完成手机安卓版正式上线工作。
四、运营国家应急广播网,构建权威信息官方网站平台
由央广新媒体负责运营的国家应急广播网 (www.cneb.cnr.cn) 2013年12月3日上线,2014年9月以独立域名(www.cneb.gov.cn)全新亮相。应急网整合网页、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WAP手机网多个平台,有效地利用部委信息资源、中央电台记者站资源、消防信息共享平台和互联网信息资源,构建权威信息汇聚的官方网站平台。
作为中央电台三大应用软件之一的“国家应急广播”客户端的安卓版于2014年9月16日首届国家应急广播大会召开时同步推出。应急广播应用软件以“工具+新闻”思路运营,用户可通过使用手机移动终端,获取到与自己相关的应急信息,也可随时随地上传突发性事件信息。移动终端软件还提供自救工具、自救常识等服务功能。在重大突发事件方面,应急网联动各地方应急中心与职能部门,在网页、微博微信、应用软件等多平台快速反应,及时播报权威信息。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发生后,微信平台在第一时间介入此事并利用可视化(图说、示意图等)理念进行差异化报道,同时运用第三方推送工具,在事件发生后根据救援进展,连续对客户端用户进行信息推送,给用户最新的消息通知,获得了良好效果。
五、成立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创新经营实现盈利
央广新媒体子公司——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GITV),成立于2012年7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并于2014年8月引入战略投资方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负责“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央广TV”“江苏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的运行管理和开发经营。银河公司致力于为内容服务平台和终端厂商提供正版内容资源、最好的OTT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技术产品服务。“央广TV”内容平台储备百万小时的正版视频内容资源库和超过24万小时的高清视频。“中央银河集成平台”搭载完善的节目集成和播出系统、EPG管理系统、客户端管理系统、计费系统、DRM数字版权保护系统等系统。
银河公司坚持以运营商垂直市场作为现有主要经营收入阵地,以公网水平市场作为未来广告经营为主要收入预期的用户规模发展阵地。截至2015年7月21日,银河在运营商市场的用户规模已突破79.1488万户,通过扎实有效的市场拓展、产品技术研发、互联网化内容运营等工作,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新疆等地对有较高价值的运营商项目进行深耕,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另外在广东、北京和视频基地的移动项目以及深圳电信与江苏联通项目上也取得实质性的现网用户进展,都已形成正常的经营性回款。水平市场方面,截至2015年7月21日,银河水平市场用户规模突破1.023万。在与小米科技、华为荣耀以及创维酷开、TCL、康佳等六大电视厂家的水平市场的合作中,完善自身集成播控平台管理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引入多家内容牌照合作的优势,给水平市场合作伙伴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重点合作伙伴中,截至2015年6月30日,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的销售突破76万,激活约62万。小米终端近一个月日均播放次数166万次,人均日播放时长3.6小时。2015年5月,小米GITV终端上线付费产品,截至7月下旬视频包销售额48.5万元,单点销售额为6.5万元,付费总用户1.7万人, 月收入/月付费用户值(ARPPU)为34元。
六、央广新媒体关于媒体融合工作的未来展望
2015年10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等14项国家战略。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官方网站,央广网应抓住中央“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机遇,实施以广播声音为特色的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快媒体数字化结构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传统广播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一)加速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央广新媒体的工作团队经过全面分析、精准定位,将融合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孵化和培育3至5个中央重视、面向市场、用户欢迎的媒体融合产品。目前,“中国广播”客户端、“央广新闻”客户端已上市各大应用市场。“中国广播云平台”已在台内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使用,2016年将推广到全台和各地方电台。这些新媒体产品将共同锻造中央电台新闻资讯传播新型平台,在短期内迅速形成中央电台融媒体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力争进入主流新闻客户端产品的前五强。第二阶段目标: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将陆续完成“中国广播云平台”的主体建设,为中国广播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系统支持,打造适应下一代移动宽带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应用的“中国广播新媒体云平台”。第三阶段目标:以最快速度建成一流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数字化全媒体网络集团。即2018年至2019年,将全面完成“中国广播云平台”建设;依托已拥有的丰富资源、网台一体的用户中心、营销中心、品牌中心、技术中心实现中央电台的数据化媒体改造,把中央电台建设成为包含新闻资讯集群、信息服务集群、娱乐传媒集群、电子商务集群、投融资集群的现代新型传媒集团,确保融合发展走快、走稳、走好。
(二)加强新媒体舆论阵地建设,打造全媒体传播生态系统
央广新媒体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平台,将以在“十三五”期间不断提高新闻网站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为目标,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转换机制体制的活力,聚合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17套广播频率、中国广播联盟200余家成员台的深厚新闻资源,深化台网互动;深耕细作教育、财经、汽车、旅游、科技等垂直频道,举办全国主持人大赛、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等系列线下活动,打造有影响力、有盈利能力的媒体品牌;通过拓展央广新媒体及旗下的“中国广播集成平台”、有声阅读、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致力于将中央电台的综合优势转化为信息网络时代先进文化的传播能力、舆论的引导能力、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国家电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引导新媒体舆论。
(三)布局海外,全面提升全球传播影响力
央广新媒体统筹规划做大、做强社交媒体传播平台“微博、微信矩阵”,统筹差异化服务,实现联动传播、裂变传播,形成合力,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与全球社交媒体平台合作,有针对性地在其平台上展示适合海外传播的新闻、节目和主持人,增强中央电台的对外传播力,并以此吸引相关专项资金或资本支持。
央广新媒体在“十三五”期间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华语广播网,布局海外平台,搭建国外社交媒体平台增强对外传播力。“十三五”期间将完成覆盖海外市场,针对全球广播音频行业建成全球华语广播网及共享平台,与全球性国际公司建成提供优质内容服务的战略合作伙伴,面向全球广播行业成员台提供节目展播、分享、推荐等行业服务。
(四)组建面向资本市场的中央新媒体集团
1.将央广银河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商打造成全国家庭宽带互联网传播门户
2011年建立的“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平台和“央广 TV”内容服务平台,确立了以运营商垂直市场作为现有主要经营收入阵地,以公网水平市场作为未来以广告经营为主要收入预期的用户规模发展阵地。银河互联网电视在与小米科技、华为荣耀以及创维酷开、TCL、康佳等六大电视厂家的水平市场的合作中,完善自身集成播控平台管理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引入多家内容牌照合作的优势,给水平市场合作伙伴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在“十三五”期间将银河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商打造成全国家庭宽带互联网传播门户。
2.打造对接资本市场的央广手机视频垂直门户
央广新媒体旗下央广视讯独家运营手机电视、手机听书、手机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随着“垂直细分、平台战略、多元化经营”的总体规划的全面落实,央广视讯将在“十三五规划” 期间,发展成为内容、技术、产品、市场四维创新的互联网新媒体企业,其受众面、影响力将不断扩大,成为网络文化建设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七、央广新媒体关于媒体融合工作的难点与建议
当前,中央电台媒体融合过程的重点是产品,难点是体制机制。具体困难表现在:
(一)缺乏一流新媒体领军人才、缺乏核心前沿技术支撑
纵观全球网络传播巨头无不借助一流创新技术形成产品、内容、服务、营销渠道、用户体验等各方面的创新,从而赢得用户、拥有市场、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中央电台媒体融合必须储备一批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网络营销、数据产品工程师人才队伍,才能突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壁垒,在新兴互联网技术环境下有效整合中央电台构架,让“融合”不断深入,在万物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日新月异的技术生态环境下实现流程再造。作为国家电台新媒体,央广新媒体要实施“十三五规划”背景下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关键是引进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目光远的融媒体实践领军人才。现阶段工作中,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系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成败,同时,培养已有的传统媒体人才向互联网技术人才、互动媒体推广和营销人才转型也成为当下的重要工作。可试点对照互联网企业的福利待遇,提供同等或稍高的薪酬,并在北京市居住证申办、股权期权激励等各方面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推动用人机制持续改革等。
(二)要加强产品版权保护和品牌塑造
世界一流传媒集团和新兴网络媒体巨头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拥有强大的独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来提供信息服务。中央电台急需整合已有版权专利产品数据库,并保护不断生成的内容产品的版权,打造融媒体“广播云平台”服务独家品牌,同时要面向不断增长、无处不在的网络数字新生代用户、移动用户、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服务机器人用户,及时研发、整合或收购新一代专利版权产品,大力打造高端服务价值链,让中央电台的品牌价值不断增值。
此外,为了保护国家网络信息和民族文化的安全,在政策扶持方面,建议国家参照现行网络视频许可证管理模式,颁发网络广播电台许可证,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中华声音库。先从有资质的中央广播入手,形成可管、可控、可发展的国家级网络电台集成播控平台,杜绝境外电台通过有境外资本支持的电脑端和移动客户端产品肆无忌惮地长驱直入,确保信息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
(三)现有体制下全国广播融媒体合作难
推动广播行业的整体发展靠的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合作共赢。无论是“中国广播云平台”,还是“国家应急广播”项目,都离不开全国各家电台的支持与参与。为了加强电台之间的合作、保护广播行业的利益,首先我们需要打造一个使用便捷、功能齐全的广播行业融媒体集成播控服务平台,从采编到播出、从保存到收听,能够真正服务到各家电台;其次,在版权、收入分配等方面制定更合理的方案,让各家电台愿意参与产品的互换和共享,实现利益均沾。
(四)资本投入不足、融资难
研发全新融媒体服务平台、培育用户使用习惯的前期成本投入多、风险大,中央电台在打造互联网电视和手机电视融媒体平台等新兴业务产品时,遇到了无法吸纳新媒体升级迭代的风险资本支持的问题。目前,多争取一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尽量减少一些项目论证和审批的环节,让一些广播项目和市场真正衔接起来,是吸引融资的关键。
(五)探索全新扁平化管理手段、创新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中央电台融媒体指挥中心统筹各大广播频率试点过程中发现,当务之急是将一线的记者、编辑培养打造成为适应电脑端、移动互联网端、微博、微信及全球社交平台传播规律、用户需求,既能做广播声音报道又能进行图文、视频报道的全能采编队伍,将各个频率自身个性化产品整合到一个统一融媒体产品品牌下面。中央电台融媒体品牌打造、用户积累尚需时日,急需形成一整套“中央厨房”式扁平化管理和合理的融媒体绩效考核机制。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