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娜
农发行陕西省志丹县支行有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女叫强改芬。她是公婆心里的“好女儿”,同事口中的“好媳妇”。她十八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公,用行动谱就了一曲“孝”的赞歌。
强改芬的丈夫是家中独子,1985年,婆婆溘然离世,只剩公公一人,她和丈夫商量想把公公接到县城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身边朋友劝她不要“自找麻烦”,她说公公一个人,她不放心,三代人一起生活虽艰辛,但“上有老,下有小”,三代同堂也是一种幸福。她毅然把公公接到了家里,并开始每天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好吃的。工作再累她也不把坏情绪带到家里,她总说,要给老人好心,更要给老人好脸,这样老人才能舒心。然而这样一家三代其乐融融的日子只过了短短两年。
1997年,58岁的公公突发脑溢血,经20多天的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从此瘫痪在床。当时,强改芬的丈夫在基层工作,并且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为了减轻丈夫的精神压力和负担,她毫不犹疑地挑起了照顾服侍老人的重担,一挑就是18年。多年来,她一边忙工作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饭,多年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她害怕老人长期卧床生褥疮,每天除了给老人喂饭喂药、洗漱更衣、倒屎倒尿,还经常给老人翻身、擦洗。老人身体僵硬,每次翻身都要费很大的劲,但她坚持有空就给老人翻身擦洗。老人牙齿不好,吃东西慢,一顿饭往往要喂上半个多小时,常常是凉了热,热了又凉……但她从没给老人吃过一口冷饭。多少个夜晚,她忙至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倒在床上,却无法入眠;多少个清晨,别人还在酣睡,她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例行事务”:做饭、喂饭、洗漱、翻身,这些动作,不是做了一次两次、一天两天,而是十八年。人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这个定论,让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9年,她的丈夫病情恶化,引发脑梗死,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感到仿佛天都塌了,过去的日子虽然苦、累,但丈夫也一直默默支撑着她,给她最大的动力,现在连这根柱子都坍塌了。可是面对十几年相濡以沫的丈夫和瘫痪在床的公公,她明白如果自己放弃了,这个家也就散了。她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又笑着去安慰丈夫、照顾公公。别说两副担子,哪怕再大的打击,她都必须撑起来。她咬牙克服一切困难,伺候瘫痪的公公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一转眼又是整整七年。她经常讲,“孝敬老人、照顾丈夫,让全家人幸福,才是她最大的幸福”。2014年公公去世后,她全身心照顾着生病的丈夫。人们常说女人顶半边天,可她却撑起了家人头顶的整片天。
在生活压力如此巨大的状况下,她仍然坚持工作,从来没有把照顾老人和丈夫作为懈怠的理由,反而更加珍惜工作的机会。她说:“一上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感觉真的特别好,轻松、充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挫折也被自觉地抛到脑后了。” 从事财会工作的她,在工作中34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基层第一线,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从未出过大的纰漏,多次被延安市分行和志丹县支行评为先进工作者。2004年她被志丹县妇联评为“巾帼建功”优秀标兵;2011年被市分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她被中国银监会宣传部和银监会文明办授予全国银行业“学雷锋标兵”称号。她所负责的部室2008年被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荣誉接踵而至,她却风雨不改,依然平凡普通、默默耕耘,如同小小的螺丝钉,拧到哪里就在哪里默默奉献。
行领导说她是人品好、作风正、业务熟、懂管理的好党员,同事们说她是脾气好、业务精、懂管理的好同事。她说,她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甚至不值得向别人提起。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一点一滴,却成了瘫痪老人18年的生活支柱,更是卧病在床的丈夫心灵上的坚强后盾。在平凡中渗透出了真诚,在坚持中体现了可贵,在细节中凝聚了关爱,她用自己的行动写出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敬老爱老、扶亲助亲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