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 张建刚
在前不久火箭军某部评选感动军营人物中,汪越是众多候选人中惟一入选的军嫂。
1987年秋天,汪越出生在安徽滁州。她身上既具备江淮姑娘的秀丽善良,又散发出北方女子的豪情果敢。
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汪越爱美。她对美的理解:不故作不娇情,但可以去创造和改变。
嫁给李博一之前,汪越是当地一家私企的白领。工作之余,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走穴”——帮人化妆。对于化妆这门艺术,汪越有着独特的天资,利用假期在北方某艺术学校深造三个月后,回到滁州很快便成为小有名气的化妆师。
有了这份本领,汪越的日子快乐而又充实。稍有闲暇,她便不停地穿梭于各种时尚名流和婚庆礼仪现场。工作不耽搁,业余时光精彩丰富,这种富有成就感的生活可是令小姐妹们艳羡不已。
2010年,李博一和汪越在网聊中完成了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爱情有时就这么简单,不经意间说来就来。
“网上有多少事靠谱?各种欺骗防不胜防,何况是终身大事,我们是坚决反对。”汪越的父母对女儿的这份恋情刚开始接受不了,后来经汪越反复劝说才同意见李博一面。见面那天,李博一带上了身份证、毕业证、学员证、户口本等所有能证明身份的各类证件,仍未能完全打消汪越父母的疑虑,直到老俩口后来又反复托人去李博一的大学和老家一一核实后,才认下这个女婿。
婚后半年,李博一从机关调至某阵管分队任指导员。为支持丈夫的关注,汪越作出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去工作,告别繁华的都市,去大山深处陪伴丈夫。父母担心没有工作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来源,汪越却坚持道:“我工作攒了一些积蓄,何况老公还有工资,以后再去找工作也不迟。”
对于汪越的决定,李博一当初也不支持。因为他知道妻子在城里长大,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所以三番五次地劝她留在父母身边。汪越却坚持告别城市繁华,走进深山哨所成了一名“全职”军嫂。。
“山里多美,全是大自然的馈赠,要么雪山叠障,要么满目青翠,没有嘈杂,少了浮躁,睡觉都那么踏实香甜,城里哪有这样的待遇?!”回忆起当初的感受,汪越仍然难掩心中的激动。
很快,大自然带给汪越的愉悦被另一种现实所取代。哨所基本与外界隔绝,手机没有信号,电视图像模糊,了解外面的信息只有请假去几十公里之外的小镇开开眼界。精神上苦,物质上也是考验。6、7个战士由于任务繁重,供给不方便,难以开伙,只好把伙食关系转到山下的兄弟连队,每餐下山吃饭要走20分钟,饭后替执勤的战士把饭打回去时,饭菜早已没有热气。尽管哨所后来配了微波炉,但有些菜重新加热后就没有了新鲜感。
这些困难成了部队党委的一块心病,各级领导想了许多办法,但收效甚微。身为指导员的李博一想把改变哨所作为自己工作的突破口。谈心,组织活动,搞教育,变着法子让战士提振精神,两个月下来,战士的精神状态虽有改善,但离他制订的目标要求还相差甚远。
“干脆我来给你们做饭洗衣,生活上的事交给我,你和战士只管安心工作。”汪越毫不犹豫地对丈夫道出了打算。
对于妻子的这个提议,李博一既高兴又担心。他知道汪越上中学时就学会了烧一手好菜,每次回到家里最大的快乐就是下厨房。但又担心她在山里待不习惯,刚把战士们的胃口吊起来,突然又走了咋办?
“你别考虑太多,既使我哪一天要走,也得帮你培养几个厨师出来。”汪越的态度不容置疑。
第二天早上,两口子到营里提出了这个想法,正在营里蹲点的部队长宋军政得知后当场表示支持!
两天后,营长带着各种厨具和主副食很快上山了。战士们高兴极了,争着帮汪越淘米洗菜,汪越却把大家推出厨房,自己开始忙活。几十分钟后,热气腾腾的六菜一汤上桌了,大家围在一起高兴得忘了动筷子,直到营长一声“开饭”,才“哄”的一下一拥而上。
看着桌了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听着着战士们由衷的赞叹和笑声,汪越却高兴不起来。“战士们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的同龄人早已习惯在享受和平中厌倦各种山珍海味,谁会想到深山里守卫和平的人却对普通一餐有着如此奢望的满足感。”
就从那一刻起,汪越坚定了留在山里的决心。
汪越来到山里近两年时间,哨所的荣誉墙上多了一组鲜活的数字:2人被评为阵地管理先进个人,3人立功受奖,1人考上军校,身为指导员的李博一也被上级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
在评选“感动军营”人物的获奖感言中,汪越的真善淳朴至今回放出来仍然温暖满满:生在这个时代,既要享受时代,更要承担责任。军队是要打仗的,军人就应该全身心地去冲锋,爱人和他的兵虽然铆在深山,但那就是他们的战场,自己虽然不是军人,但也姓军,有责任稳定他们的后方,让他们心无杂念地去为国家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