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研究

2016-05-30 23:59:26孙晓竹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职业能力辅导员

孙晓竹

【摘要】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体育院校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以及体育产业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教育,为国家输送专业性人才。了解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现状,完善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体育院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辅导员 体育院校 职业能力

一、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现状

1. 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实现难

(1)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现难

现在普遍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如下:一是学生日常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二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领航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三是大学生生活心理的关怀者。从定位来看,无论是普通大学还是体育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方向是从学生思想出发,但是在实际学生工作中,主要工作方向难以把握,角色担当并非如此简单。从体育院校的情况上看,首先在辅导员的配备上,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人员配备不足,一般要求按照1:200的比例进行配备,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各个专业招收学生人数的不平衡,还要受到人事制度等方面的约束,这样一来,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比例也难以实现。人数的增多导致日常工作的繁重,使体育院校辅导员难以从复杂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这样就使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很难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即便是在花费时间和精力给体育院校的学生做思想工作,难度也比普通大学要大,体育院校学生来源不单单是高考统一招考的,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是通过体育单招考试进入大学的,其中也不乏专业的运动员,学生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别较大,思想政治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上完成日常的管理和组织学生活就消耗了体育院校辅导员大量的精力。因此,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难以实现。

(2)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地位提高难

在工作、待遇层面上,由于体育院校每年获得的编制名额存在一定限制,但是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聘任专职辅导员,有些体育院校还采取新进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形式展开工作,这样一来,待遇上面的区别,专兼职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体育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带有想法,即便是正式岗的专职辅导员待遇方面也没有多大的增长。

同时,大多数人存在一种思维定式,“只有那些不能胜任教师岗位或者不能被提拔到行政管理岗位的年轻老师,才会在高校中从事辅导员工作”,做辅导员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做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是因为能力不行,专业技术不高,不能在专业领域有更高的追求,或者所学专业就业领域较为局限,才选择做辅导员的。加之大部分体育院校的学生在大学之前的生活主要以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主,对教练的信任程度较高,易对专业技能高的老师产生敬畏和信赖,对于辅导员的教育不认可。正因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观念上产生的滞后性,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明显不足。因此,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地位不高。

2.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

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除了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知识培养外,还应该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但是,从体育院校辅导员整体的情况上看,年龄结构偏于年轻化。年轻的辅导员对于工作富有积极性,遇到问题力求及时、快速的解决。常常会有“今天这个事情必须解决,不解决不行,必须马上解决”的想法。辅导员主要是从思想上去改变、教育学生,思想上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但不能急于求成,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工作中要有耐心和信心。

同时,体育院校的学生思想活泼,行为表现多样,语言表达较为直白,在管理上表现出“不听话”的情况,年轻的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方面办法少,拿捏不好与学生沟通时的尺度,遇到情况往往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让学生在辅导员的权威下获得一时的“听话”。在一些突发事件上,虽然能够保证第一事件到达现场、与领导汇报情况,但是在处理上面略显慌乱。社会历练和生活磨练的缺乏,导致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协调能力较弱,面对困难力不从心的情况。

3.体育院校辅导员自身建设动力不够

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并不是轻松、安逸的,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十分广阔,职责交叉现象比较普遍。他们扮演着“超级保姆”、“消防员”、“办事员”等角色,整天忙于学生事务而不能脱离,奔波于学生一般事务性管理工作当中,把极少数时间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加强学习、培训、进修。如此,便容易耽误到个人职业能力建设。

与此同时,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工作中难免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学生在技术科上受伤等,这些突发事件有一定不可预见性和普遍性,但是发生了就会对辅导员的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这就导致体育院校的一些辅导员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没有出大事,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消极情绪的日益滋生,无疑会影响到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同时,部分辅导员还没有加强自身职业能力建设的自觉意识,也没有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思考,对自身职业缺少目标,工作中缺乏创新,甚至为了“不出大事”而拒绝创新,导致职业能力发展缓慢。

二、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对策研究

体育院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关系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教育方针、贯徹学校的教学理念、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外,还承担着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人才的工作。从国家的全局性、战略性来看,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继续不断加强其职业能力建设,对体育院校辅导员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全面学习是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

由于体育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是主要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政治理论较为薄弱,法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这就对体育院校的辅导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样的学生特点,需要从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这四个方面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对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是引导学生的基本;针对所管理的学生的专业进行学习和了解,容易和学生产生共同语言,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才能在做好基本的工作之外,在工作的创新和升华上更加的得心应手。所以,通过全面的学习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是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保障。

2.加强实践是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只学习理论不注重实践效果的做法,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拿成绩说话”的思想是根本行不通的,将理论融入实践,才能全面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大,应该在实际的与学生交流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中,寻找到工作中的乐趣,提升工作中的成就感,养成健康的人格特质;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应对不同的事件中创新工作思路;体育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中要与同学生的教练、专项教师、相关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最重要的还要和各种各样的学生交流,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沟通环境,多渠道、多样式建立交流平台,最大程度消除师生沟通壁垒,促使辅导员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通过实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是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3.总结升华思想观念是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精神实质

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在学习了各种知识,也经过实践之后,还要注重对工作的思考和在思想观念上的升华。不能因为体育院校的学生在传统观念中是“不听话的孩子”的思想,而产生放弃等消极想法,要增强自身的使命感;有些学生在外出比赛阶段,都是由教练带队的,不能产生“在此期间学生和我没关系了,有事找教练”和“你和教练关系比和我近”的思想,无论学生是外出比赛还是在校学习,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培养学生是我们的责任,要提升责任意识;辅导员工作做的时间越长和学生年龄差距越大,总要面对各种新的观念和事物,管理学生的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在工作中要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体育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难、工作经验不足,自身的职业能力建设意识不强,要正确的认识和发展自我,才能减轻压力,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只有这样体育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就会得到保障,从而有序、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左鹏.关于人生理想的哲学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

[2]丁卫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

[3]谢雪梅.“80 后”辅导员对“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84-87.

[4]胡颖杰.“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44-45.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职业能力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 08:04:54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0:4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5:36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0:17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5:06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
体育师友(2011年4期)2011-03-20 15: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