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辉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存在不够系统规范、培训内容实效性不强、培训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等现象。要建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多方联动机制,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谋划好培训内容篇章,凸显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成效;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搭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平台,确保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0-0060-02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层次较高、思想相对活跃,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复兴中华的伟大重任。而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在普通同学中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重点在“治”上,而党员教育培训就是“治”党的药方,如何在新时期开好药方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 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对党员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着重强调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要围绕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学生党员培训。高校每年入党人数占全国入党总人数四成左右,开展新党员培训,抓好“源头”教育更是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心。文件明确要求新党员培训要“着眼于从思想上入党、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在党员入党后一年内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坚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开展主题教育培训。通过改进方式方法、创新载体手段、开发整合资源、加强制度建设和加强学风建设等措施,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党员队伍。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队伍中的骨干分子,在新时期要针对高校学生党员自身的成长规律,契合“90后”学生党员个性化发展趋势,采取党员教育培训的有力措施,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于早日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和中国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薄弱点
1 党员教育培训不够系统规范
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向来就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某几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学校组织部门、党校、各学院以及支部等多家单位通力协作,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培训工作。但事实上部分高校存在党员教育培训“板块化”,存在分工也分家的现象,很多时候在党员教育培训上缺乏顶层设计。高校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培养脱节、内容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部分党员在培养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在广大同学中不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甚至有的党员入党前后表现截然相反,有些做法破坏了党在广大同学中的求真务实的形象;部分预备党员存在着错误观念,认为只要不犯错误,就能按期转正;有的党员同志觉得入党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存在党组织不叫不动,甚至叫不动的情况,这些都是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有人戏称“入党积极分子全自动,预备党员半自动,正式党员推不动”。一个党员表现出的问题是个例,但一群党员都表现类似问题或更恶劣的问题,这就值得让我们反思高校党员教育的成效性和内容的规范性。从种种“90”大学生党员不担当、不务实等表现可以反映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缺失,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2 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实效性不强
新媒体时代,信息源繁杂且传播速度快,“90后”大学生党员接收信息较快且便捷,思想更活跃。在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冲击下,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极其不稳定,情绪化思想严重。人的思想、观念和对社会的态度无不是在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社会环境对党员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虽然社会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党员在追求自身价值和个性上,存在着差异性,但是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只讲老问题,不提新方法,内容枯燥无味,不能结合社会实际,未能洞悉学生党员特点,只重单边讲解,不重交流感悟收获,培训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党员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很多学生党员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家政策,但是理解不够透彻,在党员教育培训中这块内容又有所缺失,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人误导和利用,在完善学生党员的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3 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
自学、专题讲座、讨论交流和现场教学等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培训采取的主要教育方式,但普遍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的现象。有的高校甚至是一张“课程表”周而复始地使用,党员教育培训只满足学时要求,不求实际效果。党员教育培训无法接地气,不能主动对接社会,服务基层,未能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90”后学生党员与群众严重脱节,不识黍麦,且党员主体性实践活动开展严重不足。尤其是网络媒体大行其道,有的高校视而不见,对大学生党员网络教育培训阵地关注不够,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员教育培训研究不足。支部活动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问题,很难被广大同学喜爱。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渗透力明显不足。
三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突破口
1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开展好,就要构建党群部门引导下的多方联动机制。高校学生党员培训的内容应按照党员培养不同时期进行分解,党委组织部门与学校党校通力协作,构建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开展入党积极分子、近期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集中培训,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无缝对接。针对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等不同类型学生特点,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针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的机动性更强,学术研究的要求更高,而本科生、专科生相对课程较多,时间相对固定等特点,高校党员培训教育应抓好主流阵地建设,同时借助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通过研究生不同党支部之间的学术大研讨和技能大比拼等形式来生动党员教育培训,本科生和专科生可依托学生会、社团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充分发挥院级分党校的作用,结合党支部生活,注重集中学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组织学习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2 谋划好培训内容篇章,凸显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成效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是高校党员教育内容的主体,而理论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灵魂。十八大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部署,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坚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开展主题教育培训。谋划好党员教育内容篇章,紧扣时代主流旋律,融入时代强音,抓好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重要节点等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成效。如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学生党员观看阅兵式,加强国防教育;结合社会热点,比如结合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解读国家政策导向,开展国情教育。实践教育的开展重点是要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发挥自身价值,服务广大群众,提升党性修养;结合高校实际,可以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设定政策宣传岗、民意信息岗、班级辅导岗、学习示范岗、科技活动岗、考研互助岗、党务监督岗、饮食监督岗、文明监督岗、学生干部岗、环境保护岗、就业服务岗、社团联系岗、寝室示范岗、勤工助学岗等岗位,根据学生党员能力素质和兴趣特长选岗上岗,并履行岗位职责,接受群众监督,按期接受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民主评议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的重要依据。
3 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搭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平台
大学生党员年纪轻,思维活跃,一成不变的培训方法往往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排斥,导致培训效果不够理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应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形式,但要结合高校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的场所、载体,搭建各类平台,让他们时刻接受党性熏陶、理论培训和实践教育,让党性教育入耳入心,形成潜意识动作。加大高校场所利用,合理利用学生公寓,通过开展党团文化进公寓,建立学生公寓党支部,设立公寓管理岗,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合理利用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通过贴标语的“广告式”宣传,让广大党员接受潜在教育;合理利用党员活动室和图书馆等场所,保证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和书籍的供给。结合“90后”学生党员“网络一族”“手机党”的特点,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创新党员教育培训载体,积极运用QQ、微信、微博和博客等新媒体开展教育培训,及时推介中国共产党微信、易信公众号,“学习中国”等APP,让学生党员在零碎化时间中学习。结合主题教育,围绕时政热点,改进支部生活方式,让学生党员运用道具、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表演,来表达对党的认识和理解,阐明个人观点。通过诗朗诵、情景剧、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新颖的方式方法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通过开展人文暖农、便民利民、扶贫帮困、文明倡导、绿化环保、就业服务、义务讲解和赛会服务等多类学生党员服务,深度挖掘党员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探究[J].世纪桥,2015(4).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手册[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
[4]姚芳.创新大学生党员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苑新悦.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