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丽
小学语文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探索创新教育的新途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运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可以在这种情感丰富、独具个性的氛围中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让学生以语文课为平台,触发自己的观察、想象、联想,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最终形成不说假、大、空,能用自己的话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再套话连篇的独到见解。
1.创新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的永久基石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善观察、懂想象、勤思维,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教师应适时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其作用。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一课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案例,教师在讲授要紧紧抓住乌鸦嘴巴使劲地往瓶里伸,但还是够不着瓶里的水这一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动作描述,引导学生: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哦,原来是乌鸦灵机一动,衔来一些小石子塞进瓶子,让瓶子里的水慢慢升起,最终喝到了水。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拔,认真动脑、积极思考,理解到:乌鸦能够喝到水,是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了自身的难题。进而,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也能使学生善于用逆向思维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求异思维能使学生在求异和对比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如在讲授《比尾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去比较,通过比较孔雀、松鼠等不同动物的尾巴不同特点,总结出不同的美和最美。在求异中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體验。当然,不论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还是变异性思维,教师都应不断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编改编儿歌、续写故事、改编课文等训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优美的事物,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如:在讲授习作《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我提前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中,自己喜爱的动物有哪些,然后课上让学生一一汇报,学生回答得很单一,仅仅局限于身边仅有的几种动物。如鸡、鸭、鹅、狗、猪、牛、猫、鸟等。喜爱猫和狗的同学比较多。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我引导学生:“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博大与秀美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有很多动物在点缀着大自然的美,难道不值得我们喜爱吗?”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思维得到了最好的发挥。有的说我喜欢我们双阳河水库上飞翔的大雁;有的说水里游的鲤鱼、鲢鱼;蚂蚁、青蛙等几十种动物在学生口中说了出来。由此,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要善于观察,不仅要观察身边的事物,更要观察外面的世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学校,深入到大自然、社会中,实地去观察、感悟、找到灵感。
二、通过挖掘教材资源,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小学生好奇多疑、好思好问的心理特征。特别在识字、朗读、背诵、阅读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
1.在把握教材创新特点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诸多的创新因素。大到整篇文章,小到每个字词。无论从选材立意,还是布局谋篇,都极具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底蕴,仔细研读,充分运用,开展创新教育。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
2.抓住教学过程和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方法的改进和过程的优化。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需要,开展情境教学,打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情境和氛围。如,有的课文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再现情境,亲身感受和体验情境;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学生去描绘情境。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环节的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效提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求。作为当代语文教师,要转变固有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结构,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强化创造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育学生创造能力的沃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依安县富饶乡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