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字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教育创新应从课堂抓起,在语文课堂上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创新的前奏——设计导语。第二、创新的条件——营造氛围。第三、创新的终乐章——巧设板书。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学
一、创新的前奏——设计导语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所以导语是引入新课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点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前提。如上《斑羚飞渡》可以采用美国大片《垂直大限》:講述一家三口人在攀登悬崖时突然发生意外,绳索的钉子从崖缝里崩落,随时都有可能脱落,三口人危在旦夕,为了减轻绳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对儿女的性命,父亲毅然命令儿子割断自己的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也可以用一段有感情的话语来感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上《气候的威力》时这样导入:“天有不测风去,人有旦夕福祸”。说明变幻莫测的气候有时给人带来福音,有时给人类带来灾难。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认识、适应和利用气候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那么,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南极的气候怎样恶劣?南极的哪些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气候的威力》e因此,导语的设计忽视不得,只有激发兴趣,才能使他们活跃思维,愉快地学习新知识。
二、创新的条件——营造氛围
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应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如:由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因此根据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学习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只讲重点课文,授之以学法,其它的内容较为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由于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讲的同学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一堂课下来,不但知识点掌握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再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辨,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以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理解虽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对学生看出的这些新的见解是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造意识,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创新的终乐章一巧设板书
教学是艺术,艺术就创造出美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体验和熏陶。板书是一个艺术整体,是教师根据需要把教学的主要内容浓缩为具有逻辑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文结构或图表形式,是教师在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理解、储存、应用信息的视觉渠道,是提高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桥梁。传统的板书设计出现了“多而滥”、“单而呆”、“亂而繁”的现象,这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因此,在板书设计上运用一些创新图表往往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板书设计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尽管传统教育的“根之深”“蒂之固”但尺水可以兴波,45分钟的课堂可以是师生的创新天地,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我想创新教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一个模糊的口号。
四、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具有艺术性的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可作如下尝试:
(一)教学情感目标的确定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教材中内含的情感,通过加工提炼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情感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基础来设立情感目标。记叙类文章应把具体的道德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品味真情、感悟人生、陶冶情操作为教学情感目标;古诗文应该把通过意象的描绘、意境的渲染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高尚情感作为教学情感目标;说明类文章应抓住对象的特征,从功能、用途及成因等诸方面挖掘自然美、建筑美、创造美作为教学情感目标。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中,准确、恰当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符合素质教育的有关原则。
(二)教材情感内涵的挖掘
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自己受作品感染的过程。初中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的真情实感,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表达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与作品中人物同爱共恨,才能用教学内容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的教学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主导下,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积淀成为正确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