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艳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要有具体的方法。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归纳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关键词:观察实验;思维;理论联系实际;自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58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培养习惯和日常生活中形成习惯有所不同,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方法培养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一、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又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学习了七年语文和数学,养成了一套学习语文和数学的习惯,而这些习惯与学习物理应具备的习惯相差甚远。因此,作为起始课的八年级应以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入手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的习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的一般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逐步学会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和观察对象发生变化的条件是什么。例如,在八年级热学中做晶体熔化演示实验之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观察谁?晶体。在什么条件下观察?加热。观察的仪器是什么?温度计。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加热后温度计示数如何变化?并且,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分工——有的同学专门观察物态变化;有的同学专门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有的同学专门负责记录。实验后,教师再组织同学们对观察前提出的要求进行逐个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每次演示实验之前,教师都要求学生按下列提纲去观察:谁(对象);哪儿(在什么条件下);怎么了(物理过程)。久而久之,不用提示,学生就能自动地按上述要求观察演示实验了。
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各种现象,逐步学会用物理语言叙述物理事实的能力以及从物理学角度去探索现象中运动和变化的规律的本领,为学习物理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等,并按操作过程中严格进行,例如观察离不开测量、测量离不开测量工具(仪器)等。在使用测量工具时,学生首先应该了解测量工具的测量内容、单位、范围以及最小刻度。教师应不厌其烦地在每次使用工具时,让学生识别测量工具。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科學。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过程。因而,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过程中,每到一个关键的时候,教师都要及时提醒学生如何做到重在理解。
学习新概念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即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然后再学习这个概念的定义及其他有关内容。在讲力的概念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举出生活中施力的事例:马拉车、起重机提重物、磁铁吸引铁钉、鸡蛋磕碗等,然后总结:“拉、提、吸引、磕等”是“作用”、起重机、磁铁、鸡蛋、重物、铁钉、碗等都是“重物”,进而归纳出初中物理的“力的定义”。如果先给出力的定义,再举出实例就失去了训练学生归纳思维习惯的作用了。
在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切忌死搬硬套公式。教师要在启发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和条件的基础上,理解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公式含义和适用范围,逐步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技巧。总之,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通过积极的思维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养成力求理解的习惯。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理论起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是人们在劳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长期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一门系统的自然科学。因而,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经常注意观察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养成深究各种现象中运动变化的道理。多产生疑问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布置学生运用所学的安全用电常识回家检查一下家庭照明电路中的保险丝是否符合要求,并分析说明如果不符合要求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通过经常性的训练,学生逐步养成学习了某些知识以后,就会自动地寻找它实际应用的习惯。
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表演、组织教学活动的“原著”。不少教师忽视教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把教材搁置一边,使学生养成了“信教师说、跟教师练”的被动学习的习惯,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学生怎样阅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基本方法是:
1. 通读: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要通读新课的内容,以大致了解知识的结构和要点。与学过的知识对比,学生要找出新内容、新概念、新规律,在疑难之处作出记号。
2. 细读:细读要求学生具体地将现象和概念、规律等联系起来,细致地逐句阅读,弄清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逻辑联系,对抽象难理解处反复地多读、多思,并同相关的旧知识联系对比,以了解知识的脉络。
3. 精读:做到弄清重点字句,懂得重点术语涵义,能把来源于现象的概念、规律活化,达到见“物”能明其“理”、知“理”能联系“物”,能灵活地把物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读一般在课前进行;细读一般是在教师提出了一些具有“思考味”的习题或问题后,激起学生的困惑心态,引发学生自觉阅读教材的兴趣,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消除部分困惑,为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精读则是在讲授完一部分知识后,都应该让学生回头阅读教材,以巩固新知识,并找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学逐步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修文县第二中学 5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