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校运营逐渐的实现市场化,其办学和业务活动也逐渐的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防错纠弊为主的内部审计毫无疑问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发展需求,加强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势在必行。有鉴于此本文在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防范
一、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1.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内部审计较之民间审计本身就具有内向性特点,再加上高校半公益性半企业性的特点,使得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一是风险后果的间接性。不同于企业,高校参与的直接经济活动十分有限,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风险一般不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审计结论由于是院校领导干部任用的一个重要参照,因此审计风险的出现往往会给高校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间接的;二是风险的隐蔽性,没有直接涉及到高校长期发展的内部审计风险往往难以被人发现,有的损失甚至连审计者本人都没有察觉;三是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领导对内部审计的忽视、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与高校特点不符合等;四是内部审计风险仅限于对现状的描述,很多内部审计为避免审计风险低额出现,因此对于审计对象往往是就事论事的进行描述,既没有对其进行评价也缺少建设性意见。
2.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表现形态。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表现形态(风险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行为风险,即审计行为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所导致的风险,例如审计人员因违反审计程序所造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中的评价、处理失当所导致风险、审计人员为一己之私徇私舞弊所导致的审计风险等;二是技术风险,即审计人员因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应审事项没有审清,产生审计风险,例如在实践中对重大事项的漏审、审计证据不充分等;三是外部转嫁的风险,会计资料是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一旦被审计单位所提供会计资料出现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那么就会使得会计责任转嫁为审计责任,产生审计风险;四是其它风险类型,例如部门领导为本部门的利益对审计人员审计障碍,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因审计经费、力量和时间的不足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等。
3.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对此笔者将其归纳为主体、客体、程序和方法、外部环境四个因素。其中主体因素指的是内部审计的主体——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自身所造成的审计风险,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学和业务性独立性较低、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素质较低、审计活动缺少监督和控制、审计人员职能定位不准等;客体因素主要指的是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状况的好坏等对于审计风险的产生有着直接影响;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包括审计方法模式之后,以插错防弊为主、审计抽样误差较大、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评价失真等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随着人们对于内部审计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审计报告的依赖性和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从而变相的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全方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作为内部审计的主体,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强弱。因此,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首先要做的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来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此来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如徇私舞弊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等问题;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定期的专业化培训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的了解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的优化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是实行岗位淘汰制度,确定科学合理的业绩指标体系,通过对审计人员的定期考核来确定其专业能力,对于在岗不出力,在岗不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淘汰,以此来确保留在内部审计岗位的都是高素质人才。
2.规范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审计程序不严谨,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对审计程序进行规范,实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首先是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在编制完毕的审计计划交付实施之前应当对其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复核,确保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是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要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等角度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然后是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在编制审计报告的过程中要仔细的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特别关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问题以及有争议的会计处理问题、明确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的责任等;最后是审计质量检测的风险控制一方面审计小组内负责人员检查助理人员的业务操作;另一方面出具审计报告前,审核机构委派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
3.创新审计方法,完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工具,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对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毫无疑问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对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进行创新:首先是创新审计理念,例如树立内审“免疫系统”论的审计理念,即重点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防御功能、清除功能和修补功能,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信息和建议。树立监督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即通过对内部审计所查出的相关问题的处理、处罚和整改来规范学校内部管理等;其次是创新审计方法,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从人工审计向计算机智能审计的转变;另一方面在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蒋世东.浅谈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主要防范措施[J].新经济.2015.20.
[2]葛博仁.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32.
[3]樊昊东.论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作者简介:
肖美瑶(1971—),女,广东吴川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