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2016-05-30 10:07马雪辉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生态环境

马雪辉

【摘 要】“绿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崭新而又美丽的词语,是“美丽中国”的鲜明标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倡导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绿水蓝天、环境宜人、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真正不仅享有金山银山,还享有绿水青山。淄博市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生态建设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结构转型;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10-0081-03

淄博市是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長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给生态建设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和历史欠账,环境质量较差、生态承载能力薄弱、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相对突出,生态建设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前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全力改善环境质量,把淄博市建成产业高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良、制度健全、示范作用突出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 淄博市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淄博市各级政府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抓环境改善、抓生态治理、抓节能减排、抓制度创新,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1.1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6年上半年,淄博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2015年同期增加10天;“蓝繁”天数比2015年同期增加22天,增幅在全省名列第1位。其他各项空气质量检测指标都有大幅提升。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淄博市8个省控断面COD平均浓度为28.7 mg/L,同比改善10.6%,氨氮平均浓度为1.41 mg/L,同比改善12.8%;14个市控断面COD平均浓度为30.6 mg/L,同比改善14.3%,氨氮平均浓度为1.56 mg/L,同比改善39.3%。

1.2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近年来,淄博市持之以恒地抓好森林围城、水系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成效显著。封堵整治孝妇河干流及范阳河等支流排污口178个,全面完成大武地下水富集区单井封井(防渗)任务,已封井156眼。68处矿山关停。近年,全市共计建设完成马踏湖、五阳湖等24个人工湿地,增加湿地面积133.33 hm2(2 000余亩),其中投资4.3亿元重点实施了马踏湖生态蓄水和清淤疏浚工程,全面改善了马踏湖的生态环境,配套实施了马踏湖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解决了马踏湖补给水源水质问题。马踏湖的生态保护也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3 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开展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对淄博市60多家化工企业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节能减排监察,共检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8个,涉及能耗限额的企业9家。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据统计,2016年1~4月份,淄博市万元GDP能耗同比降低5.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4%,规模以上工业6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下降约1个百分点,全市煤炭消费量下降约50万t。在环保治理重点任务方面,2016年淄博市环保治理重点任务2 080项,上半年应完成1 582项,目前完成1 547项,完成上半年任务的97.79%,完成全年任务的74.38%。节能减排各项工作都稳步推进,全年任务有望提前超额完成。

1.4 生态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为生态淄博建设保驾护航。先后建立了区域新增能耗总量控制制度、等量淘汰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出台《关于政法机关全力支持环保工作的10条意见》,在山东省率先创建了环保公安联动工作机制。制定了《全市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考核验收办法》,建立了淄博市大气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生态补偿。积极推进环境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健康发展。实施了环境质量状况的周通报、月调度和季考核制度,每周在主要媒体上发布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超标企业信息,邀请全社会共同监督环境质量改善情况。

2 淄博市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1 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目前,淄博市产业结构偏重,传统的高耗能产业比重仍然较大,且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小规模、低端产能又占相当大的比重,污染贡献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产业转型面临诸多客观困难,特别是受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影响,全市项目用地极为紧张,且呈现逐步加剧的趋势,客观上限制了产业发展。

2.2 工业布局散乱

淄博市是典型的组群式城市,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区间距离越来越小。同时,淄博市工业布局长期以来缺少合理的规划引导,功能定位不明确,零星散乱的局面突出,每个区县在规划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时,缺乏“全市一盘局”的意识,导致工业园区与建成区交叉分布,逐步形成了“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局面。中心城区周边散乱分布着淄博经济开发区、桓台经济开发区、傅山工业集中区、四宝山工业集中区、张店经济开发区、临淄经济开发区、东部化工区、南定(良乡)工业集中区、淄川双杨建材工业园、淄川经济开发区、张店民营科技工业园、周村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工业开发区、集中区近20个,有10余家燃煤电厂、6家钢铁厂、6家焦化厂、3家水泥厂、178家建陶企业,以及城区34台供热锅炉和部分矿山开采加工企业,年耗煤量约1 500万t,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20 km的重污染区域,污染物排放非常集中,其他区县也多存在着类似问题,“污染围城”的现象比较普遍,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的难度大。

2.3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差

受长期以来产业粗放型发展和大规模资源开发的影响,淄博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多年来淄博市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全市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当前,淄博市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尚未稳固,采空塌陷区仍然大量存在,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环境承载能力较差,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仍然繁重。

2.4 生态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

虽然生态文明理念在淄博市上下逐步树立,各级各部门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但是仍有少部分干部群众保留着传统发展方式的思维惯性,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生态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亟需形成强化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未树立牢固的环境法治意识,企业环保投入不足,治理设施不健全或环保设备开动率较低,废水废气达不到排放要求,尤其是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企业投资乏力,环保治理工程建设进展较慢。

3 淄博市生态建设对策建议

3.1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淄博市作为传统的重化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等是影响该市环境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环境污染、生態破坏等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足的伴生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发展中寻求方法,特别是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是解决该市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淘汰落后的产能、改造现有的产能、高标准建设新的产能,真正做到落后的要“舍”,传统的要“新”,新兴的要“高”。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就是对那些以拼资源、拼能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企业,进行坚决的关停淘汰,舍弃眼前暂时的利益,谋求区域发展的长远利益。由市各有关行业协会负责对全市规模以下的化工、建材、铸造、耐火、废塑料加工等小企业进行排查摸底,摸清底数,列出清单。实行经信、国土、税务、环保等部门开展综合分析,对占地面积大、税收贡献小、技术层次低、环境风险大的小企业、小作坊,由经信、国土、税务、环保、电力、公安配合联动,坚决予以清理关停,腾出煤炭和环境总量,为新兴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空间。

二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淄博市发展壮大的根本,当前传统产业的污染问题不是出在产业属性上,而是出在工艺水平、技术标准落后上。当前,化工、建陶、铸造、耐火材料等重点行业在发展水平上也参差不齐,既有位于行业的高端企业,也有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低端企业。对此,必须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推广应用,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三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2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要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原则,统筹规划工业布局,特别是危化企业和燃煤企业布局要慎之又慎。

一是要围绕区域功能发展定位,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统筹各区县的区域定位和工业企业的布局,引导和推动新建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对已有分散布局的工业集中区进行统一规划整治,强化园区功能分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项目布局散乱、缺乏统一规划的局面。要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园区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各园区间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快重点园区规划建设。举全市之力建设淄博经济开发区,以健康产业、电子信息、机电装备、文化教育等高端产业为主导,着力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规划建设,除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汇丰石化”“宏信化工”等少数大型化工企业改造提升外,全市化工项目必须进入齐鲁化工区布局发展,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促进淄博市化工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特别是东部化工区,要保持现有规模不再扩大,并切实搞好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主城区南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将主城区南部区域建设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二是要以确保环境安全为目标,彻底解决工业发展与生活环境相冲突的问题。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项目布局,在主城区周边园区严禁新上化工项目。对于散乱布局的化工企业,根据环境安全隐患情况,强制推进搬迁改造。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生态功能缓冲区,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业发展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

3.3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开展“微园林、微绿地”建设,打造一批面积适中、利用率高的便民游园、社区公园和街头游园,改善区域面貌,均衡绿地分布,提高全市特别是老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市民出门能见绿、出门能享绿。加强荒山荒坡和废旧矿山生态恢复。当前,淄博市正在进行露天石灰石矿山治理,各相关区县、国土部门要提前谋划、统筹做好关停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因地制宜,实施复土还原、取土造地、特殊改造,通过生态修复将裸露矿山变成绿色山景。对自然条件恶劣的荒山荒坡和废旧矿山,要进行有效的植被恢复。对适宜绿化的荒山营造生态林、景观林;对25°以上坡耕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果,建设经济林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对不适宜造林的裸岩区域,进行封山育林,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计划每年完成4 666.67 hm2(7万亩)以上,力争2~3年基本完成荒山绿化任务。

3.4 培养公民环境意识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改变那种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公益宣传,定期发布环境质量信息、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先进典型、曝光违法事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二是加大环保信息公开力度,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切实拓宽环境污染举报渠道。进一步发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作用,提高12369等各举报电话的知晓率,提高有奖举报的奖励标准。健全完善投诉受理机制,明确办理时限,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全面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全民环境守法意识和环境权益保护意识,引导全民共建共享,把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环境的强烈愿望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环保、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参 考 文 献

[1]刘薇.国内外绿色创新与发展研究动态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5):17-20.

[2]徐雪,罗勇.中国城市的绿色转型与繁荣[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9):118-121.

[3]魏娜.“绿色财政”与“绿色经济”——以辽宁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7):214-217.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生态环境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